中国经济放缓,其他国家担忧
作者:许国平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有多么大的不同啊!过去几个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时,很多分析家提出了亚洲经济会与西方经济“分离”,将继续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中国将拉动其它国家的经济的观点。
上周,我参加了北京的一次会议,期间,会议的气氛很灰暗、令人沮丧。大多数与会者不仅展示了最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大幅减慢的证据,而且预测该国以出口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结束,必须找到新的发展战略。
很明显,我们不能指望中国传统的高增长来保持亚洲国家或世界经济漂浮。相反,中国遭受的打击可能比其它很多国家都大。
由中国最高政策智囊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会议原本是要以中国向世界开放30周年的成功为主题。但是当会议举行时,主题转到了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上。
事实上,中国的政策制定人和思考人正在重新考虑其经济和社会政策,因为全球危机对该国的打击或许比任何人预测的都要严重。
中国(每年10%或更高)高速增长的很大部分以及外汇储备(现在总计达到了2万亿美元)的大幅增长都是由制造业出口所推动。
但是据国务院顾问陈全生(音译)称,最近几个月,由于全球危机,很多出口为主的公司倒闭。今年约67万家小型公司倒闭,670万人失业,很多都是在广东。
人保部上周报道,到11月底已有485万失业外来工返乡,现在超过1000万外来工失业。
情况甚至可能更糟。清华-布鲁金斯中心主任肖耿(音译)博士在北京告诉我说,,随着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纺织、鞋业、玩具、钢材、建筑材料等产业倒闭,他估计已有2000万人失业。
这反映了出口和消费者消费大幅减少。11月,中国的出口收入多年来第一次实质上减少。10月的 工业产出增长减慢到8%。总电力输出减少了7%。鉴于电力使用是国家整体经济的第一个指标,因此,这是一个不吉利的信号。
国内经济方面,11月份的汽车销售只增长了7.7%,而建筑材料的销售11月份则减少了33%,个人住房1-11月的销售比去年同期减少20%。
中小规模企业在今年初已经开始有麻烦了。他们的利润率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成本增加、新劳动法,包括最低工资、新的税收和出口退税政策的执行以及土地供应和信贷短缺而受到打击。
年中,经济分析家们已经开始在谈论“低成本的纺织出口已结束”。政策制定人原本的目标是逐步过度到较高附加值的产业。
之后,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危机在过去几个月转为实体经济衰退。西方消费者需求的减少正把中国的各种问题转化为一次重大危机。
上周的会议上至少有四位外国专家预测中国以出口为主的模式将结束,至少未来几年会结束,因为西方的衰退会加深并持续很多年,对中国进口的消费需求将突降。
这方面观点最明确的是《金融时报》的专栏作者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他说,“旧的以出口为主的模式现在将会停止,现在是进行根本改变的时候了。”
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中国向前的方法是推动其国内增长的引擎,尤其是通过增加消费者消费,而该项去年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可能在世界上这个比率是最低的。
鉴于失业增加、经济不稳定以及中国人未雨绸缪的储蓄倾向等,如何让中国的家庭消费更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方案。在短期来看,更容易的是促进政府花费,比如通过住房建设。
11月政府宣布了在未来两年超过6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包括基础设施、低成本住宅和学校建设等。世界为此欢呼,认为是对促进世界需求的一个贡献。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说的那样,该国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持自己的经济增长。
但是,财政刺激却不太可能足以防止该国通常10%以上经济增长的大幅下降。
全球危机事实上让中国经济增长比率下降的幅度比美国、主要的欧洲国家或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比率下降的幅度要大。
这将通过中国对农产品和中间产品需求的减少影响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价格快速软化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信号。
“分离”的论题因此掉转了方向。对于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来说,在情况会彻底好转前事情会变得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