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纳西族传统农作物品种保留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云南纳西族传统农作物品种保留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王艳杰
笔者通过选取三个纳西族村寨,即云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石头城村的两个村寨和宁蒗县的格忠村,调查当地传统农作物品种资源的保留现状,并在每个村寨随机抽取15%以上的农户,共计50个农户进行问卷访谈,调查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以及文化程度的农户对传统品种资源保留和消失因素的态度,以及对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发展趋势和保护态度,分析纳西族传统农作物品种保留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了解和探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作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现状提供第一手资料,以期更好的促进农作物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 纳西族传统农作物品种保留现状
1.1 纳西族概况
我国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原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边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纳西族共有人口14.8万人。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是具有多种信仰的民族。
1.2 纳西族传统水稻、玉米等品种资源保留现状
笔者通过对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头城的调查,发现当地至今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水稻、大麦、小麦和蔬菜等传统地方品种。纳西族生活的地区海拔较高,气候湿润,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种类丰富。纳西族喜食小麦粑粑和稻米,因此,水稻仍然保持种植老品种的传统,尽管有些老品种如红吊谷、白吊谷已经消失10几年,有些品种如台北八行、大香米、小香米等已经很少种植,但是仍然由小部分纳西族少量种植,自给自足,并没有摒弃这些老品种而改种杂交稻。糯米粑粑是各种节日庆典,宗教祭祀必不可少的食品,但是糯米种植费时费力,产量又低,所有很少农户种植,大部分都从市场购买。大部分农户都保持着少量种植玉米老品种的习惯,用做饲料喂养家畜,仅小部分农户种植玉米新品种。各种蔬菜、豆类都是老品种,一直留种种植的,只有生菜种子是买来的。
表3-2 丽江市玉龙县石头城1组传统农作物品种保留情况
Tab.3-2 Traditional crop varieties preservation situation in Shitou village of Lijiang city
农作物 品种 历史 特点 用途 保存现状
水稻 台北八行 20多年 好吃、爽口,产量好,需水量大 蒸饭、饵块、酿甜酒 少量种植,不种
桂潮2号(欢喜谷) 20多年 不好吃,产量高,2000斤/亩 蒸饭、饵块、酿甜酒 不种2-3年
大香米 15年 米饭润滑,香味浓。产量低于小香米,台北八行;适宜1500-1600m以下的低海拔,比其他种类早种15-20天。 礼品;扁米;酿酒 少量,母牛科只有两户种植
小香米 15年 香味不如大香米;难脱粒
糯米 10多年 粑粑;糯米酒;糯米饭;粉蒸肉;元宵
红吊谷 历史留下 特别好吃,高秆,易倒伏 格忠村前两年还有,缺少变少
白吊谷 历史留下
玉米
大马芽 百年以上 产值好,粉值高,好吃,但不抗倒伏 做老人喜欢喝玉米粥;喂猪;酿酒—节日、祭祀用;粉皮好吃 家家户户有,但易倒伏
小白子 百年以上 好吃,营养,粉值比大马芽好 粉皮不会烂;粥;酿酒 母牛科仅2-3家有
花玉米 百年以上 粉皮不会烂 岩山乐,母牛科保留
金黄色玉米 百年以上 耐旱、产值好 粉皮不会烂 仅岩山乐有
杂交玉米 杆短,抗倒伏;产值好;但粉值低 人不能吃 川单、云瑞……
小麦 黄色无须吨麦 历史最长 好吃;粉值高;韧性好;2000m以下 粑粑-早点必吃;祭祀用;酿酒 家家户户
黄色有须小麦 历史 产量更高;其他没差别 粑粑-早点必吃;酿酒
白色有须小麦 几年 粑粑-早点必吃;酿酒
高粱
东北高粱 冲天的,抗旱 酿酒-节日、祭祀、礼品用 家家户户,但麻雀吃多半,少量种植
红高粱 低头, 家家户户,但麻雀吃多半,少量种植
糯高粱 低头 可制红糖,粑粑(不好吃),酿酒 家家户户,但麻雀吃多半,少量种植
蚕豆 几百年 不用施肥,少量农药 蚕豆粉皮,节日祭祀用,好吃;叶子喂猪、马,营养好 家家户户,不种不行
南瓜 长/圆南瓜 旱地可种,水田更好;雨水好结得多 叶子喂猪,肉人和猪都可以吃;南瓜籽可榨油,可食用 家家户户
1.3 纳西族村寨调查案例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宝山行政村包括14个自然村,行政村办公地位于石头城自然村。700多户,2700人,海拔1860m,水田(梯田)2563亩。
(1)石头城自然村2-5组
1300多年的历史。240户,850人,外出务工约300人。830亩水田,旱地只在水田周围零星分布,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均年收入1300元(农业),旅游收入40多万元(3000游客,100-150元/人),人均500元/年,少部分人受益,旅店和商店。
1)粮食作物中除玉米有杂交品种,其余都是传统品种,有些是从外地引入的传统品种。
(a)水稻(4种):约40-50户种植水稻,占耕地总面积的10%。有香米、台北八行、桂朝2号等水稻品种;糯米在田边地头少量种植,以前种类多,现在变少了。
(b)玉米:约120户零星少量种植玉米,占总面积的70%。有5%的老品种,95%的杂交品种。主要酿酒、喂猪、人吃及少量销售。玉米地里套种西瓜(红色瓜子),每亩增值500-600元。
(c)经济作物——摸摸香:原来有20%的面积,市场售价1600元/kg(2011年8月);现在面积下降到15%,市场售价也降至750元/kg。管理简单,前后15天不浇水也没关系。
(d)小麦:主要是吨麦,约240户种植,全部是老品种,面积比玉米少。
(e)高粱:与玉米套种,少量。
(f)大麦:冬季种植,用于酿酒。
(g)蚕豆:家家户户都有,1亩/户,叶子可喂猪。
(h)蔬菜都是老品种,冬季的菜最好。
2)耕作方式
石头城的梯田是旱梯田,有明沟和暗渠之分,田边和灌溉渠道都是用石头堆积的。排灌系统独特,每块田都有一个水口,土壤不会流失肥力。元阳哈尼梯田是水梯田,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动,大面积灌溉梯田。两者是当地少数民族为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而发明和传承的耕作方式。
3)节日庆典
尽管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很少在家,但是重大的节日庆典都会捐款,用于活动经费。
(a)2月8日:三朵节
(b)2月28日:后三朵节(石头城才有)
(c)五月初一:年长的男性(60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参加
(d)农历十一月初一:行政村都过。
(2)石头城自然村1组 (母牛科)
36户,165人。人均耕地0.8亩/人。 村里只有13户农户劳作,其余23户外出务工,但清明节、春节都会回来,过节家庭团聚。外出务工有100人,占62.5%;留在村里的有65人,占12.5%,包括36个在校读书的孩子,29个成年人,其中仅有20个劳力,9个老人,60岁以上的老人5人。50岁以下还在村里的妇女只有7人,最年轻的仅36岁。
1)传统农作物品种
村内的各种蔬菜、豆类都是老品种,一直留种种植的;只有生菜种子是买的,玉米是新品种。
(a)水稻(4种):小香米,大香米(是从邻村交换得来的品种),台北八行(据说是周恩来带来的,桂潮2号和糯米。20年前有红吊谷、白吊谷等老品种,现已消失。
(b)苞谷(4种):大马芽,黄色矮杆玉米(大马芽和新品种杂交得到,由村长选育),小白子,花玉米。黄金玉米在该村现已消失,邻村还少量保留。
小白子 花玉米 大马牙与新品种的杂交种
(c)小麦 (5种):吨麦(黄色)20-30多年,吨麦(白色)7-8年,黄色有须(10几年),白色无须(10几年);傻麦(很稀少、稀奇)。
傻麦 村长张秀云家保留的传统品种(20多种)
(d)大麦(2种):颗粒大和颗粒小,主要用来酿酒,仅有一家种植。
(e)高粱 (3种):东北高粱(冲天),红高粱(矮杆、低头),糯高粱(低头)。
(f)豆类 (6种):豌豆 2种,黄豆 1种(以前有黑黄豆、青黄豆3-4种),40天豆,蚕豆,鸡豆
(g)蔬菜 (29种):向日葵 2种(红色饱满;黑色),花生 1种,南瓜 2种(长的,圆的),黄瓜 2种(细长的,大大的),番茄 1种,白菜 2种,青菜 3种,韭菜 1种,韭菜根 1种,蒜 1种;葱1种,芋头 1种,红薯 1种,白薯1种,胡萝卜1种,白萝卜1种,辣椒2种(冲天辣,本地辣椒),面瓜,地雷瓜,丝瓜
2)农作物播种时间
(a)春种秋收:5月份(端午节前)开始种水稻,10月初(国庆节前)收获;不需要犁地,农作物长势更好。
(b)夏种秋收:6月下旬(夏至)开始种黄豆,不需要农药化肥,不长虫子。
(c)冬种夏收:10-11月,开始一起种小麦、蚕豆、豌豆、鸡豆、红花 ,次年清明节前开始收割,先收豌豆,然后鸡豆、蚕豆,小麦、红花,1个月结束。
3)纳西族传统节日
(a)三朵节(农历二月初八):纳西族特有的祭祀性节日,也叫“三多节”。“三朵节”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朵神”的盛大节日,也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该节源于白沙玉龙村的北岳庙会,纳西语叫“三朵颂”,就是“祭三朵”。“三朵”是纳西族的本主神灵和最高保护神,传说是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常常显圣,保护着纳西人的安全,唐代建祠祭祀,深受纳西人信奉。人们也认为“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届时石头城的各家各户都要到金沙江边烹制食品,共同烧香祭拜。
(b)祭天节(农历五月初一):纳西族最大的节日之一,石头城村里有和、合、木、李4个祭天坛,现在的仪式已经简化,需要山上砍下的粗树木,烧香,摆上12个糯米团团作为贡品,代表12个月 ;杀一头小黑猪,寄天坛,生熟2次上贡,即生贡和熟贡。
油炸的小麦,将柏树叶吹到天上去,寓意是吹走不干净的东西。
(c)火把节(农历6月24-27日):为期4天,举行火把庆祝活动。25日需要12根火把,26日需要6根火把,代表半年;27日需要3根火把,代表一个月30天。
(d)庆丰收:夏收和秋收麦子后,全村人庆丰收,将麦子堆成尖尖的,水稻放中间,念叨一些话语,找一户最肥、最高产的念叨,祈祷最好的粮食收成轮到自己家。
4)经济作物
石头城的经济作物:天籽葵,当地人俗称摸摸香,广泛种植,经济效益较好,但是种时间长对人体有危害,所以有些农户不种了。
(3)格忠自然村13组
宁蒗县翠玉乡宜低行政村格忠村。位于金沙江边,靠山而居,植被稀少,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经常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共有18户,但有4户在县城工作,14户在家种地。88人,平均每户1个劳动力。都是纳西族。水田30亩,旱地100亩。人均年收入3000-4000元。平均每户耕地面积2亩。该村被誉为文化村,平均每家都有1个大学生。杂交玉米施化肥,老品种用农家肥,都不用农药。村里的田地肥力中等,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1)现存的老品种:玉米老品种3种(大白子,小白子,花玉米),高粱老品种2种(东北高粱和红高粱),水稻老品种4种(红吊谷,台北八行,欢喜谷,糯米),红吊谷现在可能还有种子,但是已经不种5-6年了。家家户户仍然种植的传统品种:小白子,大马芽,小米,花荞……以及经济作物:红花,籽可以榨油,市场售价100元/斤;叶子磨碎可喂猪、喂鸡。
红吊谷:50多年的历史。可做红米饭,南瓜汤,但好吃。可做饵块、扁米等。150cm高,易倒伏,不涨饭,产量低100kg/亩。欢心谷产量高1000kg/亩,不好吃。
2)节日庆典:端午节和国庆节是格忠村最重要的节日,这天吃粮食有多吃多补的说法,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食物庆祝。同时,每家还设有祭祖台,逢年过节就会制作各种传统美食祭祀。
(a)端午节*:用12种粮食做12种食品,俗称12碗。包括杂交玉米酿的酒;黄豆豆腐;高粱米炒食;小白子做的甜粑粑;大白子做的馒头;小麦做的面片;炒蚕豆;水稻做的扁米;大米做的饵块;豌豆凉粉;小米炒的爆米花,用糖粘在一起;牛奶或羊奶和芝麻;杀小猪。
(b)国庆节*:年轻人与老人分开吃饭。12碗。
(c)春节,元宵节:12碗
(d)求雨节(五月初一):当天杀的猪和土鸡,并用其新鲜的血液,做糯米粑粑,面面饭求雨,同时吹号角。
2 纳西族传统农作物品种保留和消失的影响因素
对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宝山行政村的石头城村、宁蒗县翠玉乡宜低行政村格忠村的农户随机抽取17%(共50个)农户,对附件1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女比例相当;36-60岁的调查者占57%,60岁以上的占34%;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2%,高中及以上文化较少。分析结果如下:
被调查农户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布图
2.1 水稻传统品种保持和消失的影响因素
20前,石头城的梯田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传统品种包括红吊谷、白吊谷、香米、台北八行、桂潮2号(欢心谷)、糯米等多个传统品种;而如今大部分农户已经不种3-6年,有些甚至10年前就不种了。白吊谷已经消失,红吊谷只在格忠村少量种植,糯米种植农户屈指可数;石头城1组也仅有3户在种大香米传统品种,其他品种也只有20%的农户小面积种植,供自己自足,大部分农户选择从市场购买大米和糯米食用。
(1)水稻传统品种数量和种植面积的减少的原因:
a)自然因素:近几年干旱缺水不适宜种水稻。
b)社会因素:种水稻费时费力,而且青年人外出务工,家里只剩老人和小孩,劳动力减少;传统水稻品种的产量不到杂交稻的一半;
(2)水稻传统品种仍然保持小面积种植,没有丢失的原因:
a)社会因素:口感较杂交新品种好,特别是老人已经习惯传统口味;传统品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丢掉可惜;
c)文化因素:糯米做的粑粑和小月饼是纳西族各种节日庆典、宗教祭祀活动必不可少的食品,可见传统文化对糯米的持续种植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糯米做的扁米也是纳西族的传统食品,制作方法是在糯米快要成熟籽粒还呈绿色时就收割,炒熟后冲扁晾干,作为干粮、零食、茶点食用,更方便出远门。
2.2 玉米传统品种保持和消失的影响因素
调查村寨的农户几十年来一直持续种植传统玉米品种,尽管近年来杂交玉米的广泛推广导致传统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但是90%的农户仍然持续种植传统玉米品种,其中有些农户并没有选择杂交玉米,仍全部种植传统玉米品种,如大马芽;尽管大部分农户已经接受了杂交新品种,但是也没有摒弃传统玉米品种,平均每户保持每年种植2-3分的面积留种或酿酒用。此外,传统玉米品种还包括大白子、小白子、花玉米等,尽管种植面积都很小,但是仍然持续留种。
(1)玉米品种数量和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
a)自然因素:杆高易倒伏,造成减产;发芽率没杂交种高;
b)社会因素:老鼠、松鼠喜欢吃马芽等老品种玉米,管理困难;
c)经济因素:产量低;
(2)传统玉米品种仍然保持小面积种植的原因:
a)社会因素:大马芽等传统玉米品种是酿酒的上好原料,杂交玉米酿酒的口感不如传统品种;比杂交玉米口感好,也更适合用作饲料;
b)文化因素:大马芽是纳西族祖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丢掉可惜;
c)经济因素:品质好,产值高。
100%的受访农户认为社会因素是大马芽等传统玉米品种保持种植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口感好、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观点占绝大多数。87%的受访者认为文化因素也是留种的关键动力。仅有8%的农户认为品质好等经济因素发挥主要作用。
农户对大马芽传统农作物品种保持种植的影响因素
【注释】A: 文化因素;B: 社会因素 C: 经济因素 D: 自然因素
2.3 小麦、大麦、高粱等其他传统农作物品种保持和消失的影响因素
由于小麦需要与玉米轮种,而且产量较高,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都需要食用小麦粑粑、粉皮,因此小麦一致保持传统品种的种植。少部分农户保留大麦、高粱等传统品种,主要用来酿酒。此外鸡豆、蚕豆等传统品种可以用来制作纳西族的传统食品-粉皮,即可自家食用,又可作为礼品送人。
2.4 农民对传统农作物品种种植、发展趋势和保护的态度
(1)是否继续种植传统农作物品种
80%的受访者表示会继续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品种,其中8%的农户表示会让子孙后代都一直种下去,保护祖辈留下来的高贵财富。13%的受访者表示再种几年可能就不种了,因为家里人口较少,无需自己种植,从市场购买即可。4%的受访者表示明年开始不种了。不包括蔬菜、豆类等传统农作物品种。
(2)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口增加,外来文化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观念转变,67%的农户认为传统农作物品种会越来越少,逐渐淘汰;27%的农户认为老品种会维持现状;而仅有6%的农户认为老品种的诸多优势是杂交新品种无法取代的,应该增加老品种的种植面积。
(3)保护态度
为了更好的保护传统农作物品种,80%以上的农户认为只有自己持续种植,一代代将种子传承下去才能保护老品种。其中有些文化水平较高的村民认为,针对老品种产量低、高杆不抗倒伏等缺点,政府和科研部门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良老品种,培育高产、抗倒伏,而口味不便,可以留种的品种,这样才会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传统农作物品种。石头城及附近村寨的旅游市场逐年开发,游客对传统品种的喜爱和需求增加,使得传统品种的保护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云南丽江市宝山石头城的纳西族地区仍保留着大量的传统农作物品种,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海拔较高、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经济水平较低,与外界交流较少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纳西族传统文化习俗促进了传统农作物的持续种植和保留,尽管杂交稻已经推广30多年,但是由于当地农户已经习惯了老品种的口味,并且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如各种节日庆典、宗教祭祀等活动中必须用到糯米、小麦、玉米、高梁等老品种制作的特色食品,所以至今仍然大面积保持种植。可见,纳西族的社会习俗和传统文化是传统农作物品种保持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