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困扰还将持续多久?

By admin - 时间: 星期一, 九月 28, 2015

 

Trapped by haze: How long more?

南方中心总执行长:许国平

 

—————————————————–

受“雾霾”笼罩困扰的痛苦还在继续,看不到尽头。它不再是一时的不适,因为很快就会消失,所以可以被“容忍”。

“雾霾”,更准确地讲,应该称之为“烟雾”,看起来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

9月23日,印度尼西亚国家灾害管理局一位发言人说,“森林火灾和其他泥炭地火灾数量增加将持续到十一月底”。

原因之一是厄尔尼诺诱发天气干燥,导致泥炭地很快就能燃烧。

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种植园主和农民引发的泥炭地火灾和森林火灾,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雾霾的来源。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雾霾事件持续这么多年后,有了这么多的行动承诺,这三个国家与东盟举行了这么多次会议并签订协议,今年的雾霾还是这么持久严重。

正如我的同事、星报专栏作家Tan Sri Munir Majid 9月19日在其专栏写道的:“我们不能以典型的东盟方式那样温柔地容忍这一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瘟疫。

“难怪这么多人会对东盟如此愤怒,都在谈论共同体……我们怎么能绷着脸说东盟以人为本?”

特别是,如果雾霾再持续两个月,应对这个问题应该是东盟各国,或者至少是这三个国家领导人的当务之急。

东盟领导人重视签订贸易和投资协议,并将在今年年底创建东盟共同体。

但最明显和最紧迫的问题——如何结束影响该三国数百万公民健康的雾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重视。

民众的健康、我们生活的环境,肯定比扩大贸易更为基本和重要。

有些人可能只是把雾霾视为很快就会消失的不便。在受污染的空气中呼吸,这是非常令人沮丧的,特别是对弱势群体而言。

那些有办法的人可以关上自己家里的窗户,打开每个房间的空调,并买来空气净化机赶走霾颗粒。

但是大多数马来西亚人没有空调和空气净化器。他们必须打开窗户,一整天忍受烟雾缭绕的空气,尤其是晚上。

健康受到最大影响的人们,包括那些住在森林火灾和泥炭火灾中心区附近,特别是沙捞越和沙巴居民,以及那些居住在半岛南部和半岛中部地区的居民。

对他们来说,空气污染指数可能经常或持续处于不健康水平(101至200点),非常不健康水平(201至300点),甚至有害水平(超过300)。

 

需要注意的是,上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部分地区的空气污染有几天PSI读数超过1000点,甚至达到2000点。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岛的印尼人必须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地狱里,有些沙巴和沙拉越人生活条件也非常糟糕。

 

其他弱势群体包括婴幼儿,他们还在长身体,最没有能力应对污染,以及那些真的需要呼吸清新空气的患者,特别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和肺部疾病,还有心脏病患者和免疫系统较弱的老年人。

 

新加坡《海峡时报》Linette报道称,雾霾最危险的部分是被称为PM2.5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或是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这些颗粒物会积聚在肺部,小到可以穿过组织内膜进入血液。定期长期暴露在颗粒物里,与心脏和肺部并发症死亡的风险增加有关。

 

如果没有雾霾,PM2.5的浓度通常为每立方米20至35微克,当浓度达到100微克/立方米时就成为一个问题,而达到200微克/立方米时就有害了。9月23日,到正午时分,新加坡许多地区一小时的PM2.5指数超过100点。

 

有人说,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种植园和农场造成森林火灾,因此难以阻止并指控他们。

 

但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如果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罪犯可以被发现和制止。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资源研究所详细分析了火灾点和这些信息,它们有多少享有造纸木材特许权,油棕特许权和向往的特许权(占总数的52%),以及有多少不享有特许权(48%)。

印尼廖内省的非政府组织联盟获得以下信息,即1月至8月两个最大纸浆造纸企业的56个木材供应商火灾多发,而38个棕榈油种植园也观测到此现象。

因此,这取决于采取行动的政治意愿。印尼总统佐科威正在亲自负责,这是一个好的迹象。9月23日,他探望了正在南加里曼丹扑灭森林火灾的工人,然后前往第二站苏门答腊岛。

他承诺将采取更有效的行动。今年的雾霾是他任总统以来第一次遇见的,我们希望他会比自1997年首次雾霾以来的前任总统们成功。

 

印尼灾害机构官员呼吁更多财政支持,其表示目前有4800名士兵和警察正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灭火,但还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资金。

 

上周的好消息是,政府已暂停三家种植园公司的经营,并撤销四分之一的森林火源许可。

 

这可能“太少太迟”,但我们希望这是印尼方面实际行动的开始。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能提供更多帮助。

 

希望所有国家的政治领导人给予雾霾危机应有的重视。我们不能继续一直沮丧到十一月底,然后明年后年一如既往。

 

分类 气候变化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