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知识案例选

By admin - 时间: 星期四, 一月 4, 2007

案例:傣族贝叶经,一叶文化渡千年

作者:程恭

贝叶棕在傣族文化中的身份地位最特别。它以薄薄的身子骨承载了傣族悠悠两千年的文字文明,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贝叶是贝叶棕的叶子,最早被用于刻写佛教经文,而被称为“贝叶经”。

傣文资料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青年远离他的未婚妻,途中靠鹦鹉传递绿叶书信。但由于路途过于遥远,绿叶在中途就干枯了。青年偶然发现干枯多年的贝叶上仍然留有虫子爬过时的痕迹,便在贝叶上刻字为信,果然经久耐用。

贝叶不仅成就了传说中的情书,更为世界创造了一种独特珍贵的文化——贝叶文化,因为在棉纸未被发明的时候,贝叶是傣族唯一的书写材料,傣族人,特别是佛门弟子,用民间制作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的贝叶棕叶片上,就这样记录了大量佛经。除了佛经之外,贝叶上还记载着包括历史、哲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法律法规、道德伦理、教育科技、医药卫生和生产工艺等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科研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珍贵文献,堪称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我们在西双版纳景洪傣族研究所了解到,目前研究所的重点攻关项目就是翻译贝叶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都在全力以赴地翻译收集到的3000多部贝叶经。在景洪傣族医院,傣药陈列室里收集了许多刻有傣族药方和传统医学文献贝叶。大家都期待着有更多地贝叶经被翻译整理,让贝叶文化更有系统地成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发展相关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恢复示范,教育传达来进一步将作为知识形态的贝叶经活化为智慧宝库。

案例:佛树即佛性,佛教文化对物种的保护作用

来稿:程恭

如果对西双版纳的佛寺庭院栽培的植物进行观察,就可以看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外来植物,而且其中一些是佛寺内栽培的宗教植物,这些植物的引入和传播又与宗教文化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这些植物,加上庭院内其它野生、半野生植物,以及庙祠周围的、被群众自发保护的树林,或者庙祠以外作为“庙产”、“寺产”的树林、草地,共同构成“宗教植物园”,其面积,往往远远超过庙祠建筑本身,是庙祠人文圣境的重要内容。

西双版纳傣族多数信奉小乘佛教,菩提树、高榕、贝叶棕、铁力木和莲花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礼仪植物。在独特的“贝叶植物文化” (Pattra Corypha Botannical Culture)中,按西双版纳傣泐文经书《二十八代佛出世记》的记载,傣族认为共有28 代佛主,而且每位佛主都有“成佛”的树,最后一代佛主释迦牟尼因在菩提树下成佛,所以他的“成佛”树是菩提树。其他佛主成道的树还有毗黎勒(Terinalia bellirica)、猫尾木(Dolichandrone cauda - felina)、聚果榕(Ficus racemosa)、大青树和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 等。

据佛经介绍,佛主释迦牟尼的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于他的外婆家花园里的一株无忧花(Saraca sp.)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Ficus religiosa)下和圆寂于两株娑罗双(Shorea sp.)树下。这样,佛教便和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傣族的佛寺高大、金碧辉煌,其建筑风格主要是由"凤凰展翅"的民居"竹楼"演化而来的。建盖佛寺需要特殊的木材,如柚木(Tectona grandis)、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Var. velutina)、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和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等笔直、坚硬、抗虫蛀的木料。佛寺里的各种木雕菩萨、神兽、神器都要选用不变形、不翘不裂的柚木、云南石梓和树菠萝(Artocarpus heterophylla)等的木材。赕佛点的佛灯用特殊的木本植物如铁力木(Mesua ferrea)和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的种子油。小男孩当和尚和僧侣的级别晋升,以及为淋浴佛用的香料植物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 、僧侣淋浴用的的“圣水” 原料植物蒲桃(Syzygium jambos ) 和蛇藤(Acacia pennata) 等"神木"、"神豆"和"仙草"所煮成或浸出的"圣水"沐浴。赕佛的贡品中有槟榔(Areca catechu,古代西双版纳曾以槟榔作为货币)、香蕉(Musa nana、芭蕉(M. sapientum)等水果和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莲(Nymphaea lotus)、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var. sinicum)、黄姜花(Hedychium chrysoleucum)等花卉,以及用金纸剪成的菩提树叶片等。赕佛的食物和物品要分别用红木(Bixa orellana)、栀枝花(Gardenia sootepense)的花果和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根所提炼的色素染成红色、黄色和橙色,而僧侣的袈裟则要用巴戟天的色素染成黄色。此外佛教活动还涉及许多植物, 如佛经文字的载体贝叶棕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

成佛树在傣族人心目中具有真实的佛性,需要严格保护。民谚说:“不要抛弃父母, 不要砍菩提树”,民间不仅有这样谚语性质的道德律令,在法律中还明确规定:“砍伐菩提树”与破坏缅寺、杀害僧侣一样要“判处死刑, 其子女要罚为寺奴”。人们一旦发现菩提树苗,都会主动为它围栅、堆石,防止畜禽碰撞损害。傣族人不仅保护自然生长的菩提树,还养成了栽培菩提树的习惯。在歌谣中,人们唱道:“吉祥的树哟,圣洁的树,我们不愿让你长在高山深沟,我们要把你栽在寨边路旁,愿你在傣家人居住的地方茂盛生长……”

分类 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知识产权与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