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农业》简介
来源:TWN
作者:徐国平
供稿:吴 力
第三世界网络(TWN)编辑出版的“环境与发展丛书”之八——“粮食危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农业”由马来西亚著名经济学家、第三世界网络(TWN)前主席、南方中心首席执行员许国平(Martin Khor)先生执笔。“粮食危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农业”曾在2008年6月3日-5日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的挑战与生物能”高层会议上发表。
文章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发展中国家缺粮危机、气候变化与农业的相互影响,并指出“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
文章分别就“粮食安全危机”和“农业与气候变化”两大问题展开论述。第一章“粮食安全危机”中指出,不少发展中国家大量进口廉价粮食,减少本国粮食生产或将土地改作他用;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干旱等极端气候;国际金融机构推行“解散农产品销售理事会和取消农产品价格保证”、“逐步淘汰或取消补贴化肥、农业机械、农业基建等”、“把粮食产品关税降至最低”等结构性改革政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粮食价格上涨和缺粮危机,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困苦和不便。许国平认为,应对这一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增加受影响国的粮食产量。
随后,许国平以位于非洲西部的加纳的农业政策为例,介绍了该国不同时期的粮食与农业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引起的后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加纳实行“粮食自足”政策,政府通过贷款和补贴等形式鼓励农业发展。因此,在这一时期,加纳的白米、番茄和家禽业都发展迅速。但是,80年代中期之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本土农民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些措施包括“取消肥料津贴、政府不再负责销售农产品、取消白米和小麦的保障最低价格、终止补贴贷款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将其大量补贴的农产品出口到加纳,这种情况下,进口白米、番茄、鸡肉等农产品的价格大大低于当地同类产品价格,加纳本国的农产品被进口货击垮。
以家禽业为例,翔实的数据说明了进口农产品占领加纳本地市场的情况。20世纪50年代后期-80年代,加纳家禽业发展良好,国内鸡肉需求90%以上由本国鸡农提供。然而,从90年代开始,政府采取了撤销资助和降低进口税的措施,导致本国家禽业萎缩,同时,进口家禽大量涌入。1993年-2003年,加纳的鸡肉进口量增加了144%,大部分进口家禽来自给予农产品大量补贴的欧洲国家。2001年,加纳国内鸡肉需求只有11%由本国鸡农提供。加纳政府试图通过提高鸡肉进口税的措施提高进口鸡肉价格,但是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反对,该措施最后没有被执行。
许国平认为“国际农业贸易”体系也使得发展中国家农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文章列举了世贸组织谈判和美国的新农业法案等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农业补贴方面,许国平指出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农业政策的要求不合理。前者要求发展中国家大量削减对国内农业的资助。但是,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却只愿意将“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总量”降低到约束税率水平,而不是实用税率水平。此外,有文件表明,美国并不会减少其给予国内农业的实际资助。美国新农业法案将“延续现有的补贴制度,而且会通过某些发放,或对某些产品,加大政府的资助”。
此外,文章还指出世贸农业协定本身有很多漏洞,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这些漏洞,改变国内补贴的形式,而实质上对农业补贴的总额不变。如:协定规定,各国国内支持的约束水平是“扭曲贸易”的,因此必须降低此类支持水平。另一方面,协定却没有限制“非扭曲”的补贴水平。一些发达国家改变补贴形式,将“扭曲”类别转化为“非扭曲”类别,继续为农业提供大额补贴。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农产品关税问题。许国平提到,世贸组织以及涉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都要求发展中国家一再降低或取消农产品关税。为了增强粮食安全、保证农民生计和乡村发展,发展中国家提议制定“特殊产品规定和特殊产品保障机制”,允许发展中国家在进口价格降低或进口量增加的情况下,在约束税率之上再征收附加税。这一规定却遭到发达国家农产品出口国的强烈反对。
综合上述内容,许国平对增强粮食安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由于国际金融机构和贸易协定的干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贸易政策对农业有一定阻碍,同时,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继续给予高额补贴。为了从根本上缓解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危机,鼓励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应该允许发展中国家改变农业政策模式,增加对农业的补贴。相应地,发达国家应该尽快减少其对农产品的实际补贴。
许国平建议发展中国家增加国内的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特别是已签订或正在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中国家,以达到增强当地农产品的竞争力的目的。其次,应该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出的“特殊产品规定和特殊产品保障机制”,确保粮食安全、农民生计和乡村发展。最后,许国平再次强调,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一些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政策向发达国家倾斜,妨碍了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应该尽快修改这些机构的政策导向,推动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
围绕“农业与气候变化”,许国平在第二章就“气候变化的影响”、“直接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间接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减少排放的可能性”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许国平认为,农业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在“气候变化的影响”方面,许国平通过引用许多机构的数据和报告,说明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作用。如:到2080年,气候变化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量下降20%;到2050年,全球营养不良人口可能由1990年的1.38亿增加到3.59亿;此外,气候变化可能破坏很多农业所依赖的天然资源,引起缺水、极端降雨等问题。另一方面,农业排放的一氧化二氮、甲烷等气体相当于85亿-165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的17%-32%。
许国平从“直接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和“间接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两方面论述了农业与温室气体的关系。土壤施肥、牛肠道的发酵作用、燃烧物质、生产稻米、肥粪处理等农业活动会直接导致甲烷、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使地球变暖的能力比二氧化碳高很多倍。许国平引用的跨政府气候专门委员会(IPCC)的数据显示,2005年,农业领域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51亿-61亿公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0-12%。而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长。此外,生产肥料、播种、施农药、更改土地使用等农业活动还会间接引起温室气体排放。
随后,许国平总结了三个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1)土壤封存碳的能力;2)减少甲烷排放;3)减少一氧化二氮排放。此外,许国平在文中还介绍了绿色和平建议的七种减少排放的方法:1)妥善管理农地;2)妥善管理牧地;3)复原被作物消耗了碳的有机质土壤和退化的土壤,增加它们的碳存量;4)改善水稻种植管理;5)搁置改变土地使用和农林复合经营的计划;6)增加肥料生产的效率;7)消费人改变习惯,少吃肉。
许国平指出,绿色和平以及权威国际农业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工业化农业虽然能提高产量,但是大量使用机械和除草剂、杀虫剂等有毒化学品,对环境的破坏很严重。只有小农的和农业生态的生产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日益严重的粮价、饥饿和环境危机。
国际贸易中心和有机农业研究机构的一份报告指出有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有很多优点。许国平在文章中对该报告进行了提炼——有机农业采用豆类作物和作物废渣改善土壤和氮供应,避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因此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土壤肥力增强后,有利于泥土中有机物质的稳定和二氧化碳的保存,增加了保持水土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使用难以预料的气候条件。此外,有机农业还可以促成农林复合生产系统。同时,许国平认为,该报告的局限性在于它只研究了某些作物和生产地区的生产力和产量的损失。
许国平列举了另外一项持续农业的评析资料说明可持续农业耕作方法使农民增收。在360万公顷土地上种植谷类和薯类的442万个小农户,平均每户的年产量增加了1.7公吨,相当于增产73%。在542,000公顷土地上种植薯类的146,000个农户,平均年产量增加了17公吨,相当于增产150%。拉美地区较大的农场的总产量,每户增加了150公吨,相当于增产46%。
最后,许国平在对全文进行总结时提到,农业活动在影响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受到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两项问题都亟待解决。许国平建议对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进行更多的研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良影响;同时,应该研究和实施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和行动计划,减少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优先资助发展中国家以上两项行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更好地传播和分享有助于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经验;给予有机农业更多的研究、人力、投资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