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油堵截無望 持續發展空轉

By admin - 时间: 星期二, 六月 1, 2010

撰文:盧思騁 前進工作室、曾任職綠色和平
欄名:GREEN FORUM
发表于:«香港經濟日報»
去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在全球的殷殷期望下,反高潮地潰敗。但地球並未停轉,氣候協議遙遙無期,污染亦沒有半點收斂。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曠持日久,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和漁業災難,為石化能源的環境欠帳又添一筆巨債。近日封堵行動失敗,堵截漏油徹底無望,彷佛向世人控訴,人與自然,同 樣在企業利潤下被犧牲,所謂可持續發展,不過是污染企業為自己漂綠脫罪的糖衣口號。

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源自於92年於巴西里約熱內盧(Rio)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CED),亦即是俗稱的地球高峰會。當年峰會計有172國 參與,其中108國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代表參加,會議就環境與發展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發展破壞環境」與「環境問題只能在發展中解決」兩種觀點衝擊碰撞,第三世界國家又提出西方工業國的殖民掠奪造就西方富裕之同時,也促成了南方國家的貧窮和資源耗竭,對西方工業國的歷史責任窮追猛打。

可持續發展 以後代利益為本

在多方努力下,會議最後環繞「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而達成共識,據《我們共同的未來》檔中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並且提出了在國際環境問題的解決上,需要秉持「共同的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體認了各國對全球環境問題皆有責任,保障未 來的生機,乃共同之願景,惟各國之具體責任,則必須以發展水準和應對能力來權衡落實。92年的地球高峰會,在巨大的全球危機下,克服了東面隔絕,超越了貧 富鴻溝,開創了南北合作、求大同存小異、以對話取代對抗的「里約精神」。

在里約精神的指導下,會議簽訂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行動議程、生物多樣性國際公約、森林原則、以及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多項條約,奠定了日後國際合作之基礎,開啟了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未來,是全球環境治理的劃時代里程碑。

企業漂綠 環保淪口號

02年里約峰會10周年之際,聯合國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了世界可持續發展問題首腦會議(WSSD,俗稱Rio+10),對里約的可持續發展計劃之落實作出檢討,情況讓人擔憂。當年聯合國環境署出版的《全球環境展望3》報告,一針見血地指出︰「前兩期報告中所強調的貧困和過度消費這兩大人類社會問題,依然對環境造成非常嚴峻的壓力。不幸的結果是,對於全球60億人來說,可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理論層面。人們的環境意識和行動與目前的環境問題尚不相稱,生態環境每況愈下。」

這份千多名科學家參與編寫的報告,為地球勾畫出了黯淡的未來景象︰30年後,地球上70%的自然環境將遭嚴重破壞,世界上大約55%的河流將在30年後枯 竭或遭到污染。許多物種滅絕,其中包括近四分一的哺乳類動物,每8種鳥類中就有一種瀕臨滅絕,另外有5,000多種植物也可能滅絕。一半以上的國家嚴重缺 水,而滿目瘡痍的地球還要養活20億的新增人口。

將近20年過去了,拯救我們的地球,除了成為企業朗朗上口、甚至是順口開河的公關口號,其真實含義,似乎更形迫切。在這樣的背景下,聯合國決定了在 2012年里約20周年時,於巴西召開新一輪的地球高峰會(即所謂的Rio+2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UNCSD)剛剛於5月下旬在紐約聯合國總 部召開會議,就2012年地球高峰會之內容、預期產出以及準備程式進行了第一次談判。

哥本哈根失敗後,國際分歧擴大,大大削弱了南北之間的互信基礎,西方工業國家提出以「綠色經濟」為峰會主要內容,並說里約是上世紀的事,應該往前看云云。發展中國家則指其別有用心,意圖用新的詞彙來取代里約精神的歷史責任和南北合作,堅持回到「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並要求西方國家先兌現里約承諾中的資金 支持和技術轉移。兩陣展開對壘,未來兩年,可以預期南北雙方,仍然會就環境責任和經濟發展利益而周旋博弈。

分类 可持续发展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