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专家警告少数族裔语言日渐衰落

By admin - 时间: 星期一, 八月 12, 2013

联合国专家警告少数族裔语言日渐衰落

引言:对于那些拥有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族裔,语言是其民族身份的核心元素与表现方式,是其民族传统知识的载体与传承工具;然而,世界范围内的少数族裔语言正快速的被边缘化、衰落甚至消失,保护的努力亟待加强。

来源:Third World Network

作者:Kanaga Raja

翻译:张渊媛

在少数族裔所使用的语言文字问题上,联合国独立专家指出,“在所有地区,少数族裔语言都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减少,这反映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衰减的进程。”

在最近的第22届人权理事会上提交的报告中,人权专家Rita Izsak 女士指出,“在一些情况中,少数族裔语言数量的衰减是源于全球化、同化进程和文化淡化等因素。”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少数族裔语言的衰落和消失体现了那些希望维持自己语言的少数民族社区维权的失败,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遗产以及多样性的悲剧。”她继续强调指出, “对少数民族语言缺乏认同,与此同时缺乏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是造成这些语言丧失的驱动因素”。“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推广和对其现有使用者的支持的努力还不充分。1992年针对于少数族裔的宣言也未被有效执行。”

在其3月份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所做的报告中, Izsak女士表示:“对于那些拥有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族裔,语言是该民族身份的核心元素与表现方式,对于维持其民族群体身份是至关重要的。遗憾的是,在大部分地区,那些在个人生活以及公开场合使用本民族语言,并希望保持和继续使用自己语言的少数族裔却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她强调道,例如殖民化等历史因素对语言产生了巨大的、世界性的影响,导致了少数族裔语言被边缘化,使用者数量急剧下降。然而,这种趋势对殖民化起到了反作用,反倒成为了殖民地统治的障碍,并延缓了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以及社会秩序正常化的进程。

另外有争议指出,当今的全球化,基于网络和互联网的信息的增长对少数族裔的语言以及语言多样性造成了直接冲击与不利影响,因为全球通信与市场需要世界性的沟通工具。

少数族裔语言使用者数量的减少可能源于一系列因素的组合,包括少数族裔社区数量的减少,移民、迁居、文化淡化或环境因素。一些族裔对于超出其控制范围的因素表现的很脆弱,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旨在强化主导民族或官方语言的政治同化;冲突产生的影响;抑或被迫从其故土迁离。有些国家很强势的推行单一的国家语言,以此作为巩固其统治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手段。

在其报告中,Izsak引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sation, UNESCO)得到的一些调研结果。指出世界范围内有6000多种语言,其中大部分都可被界定为是少数族裔语言。

对于少数族裔来讲,语言是其民族身份认同的核心元素,并且在维持其族群身份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对于非主导性的民族来说,语言常常是尤其重要的。在被边缘化,被驱逐甚至是遭遇歧视的情况下,语言能使他们保持其民族特性与文化身份。

有独立专家指出,历史因素,例如殖民化等对土著及少数族裔的语言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将殖民语言引入到非洲、亚洲和美洲等殖民地地区,导致了这些地区土著及少数族裔语言被逐渐边缘化。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的教育、管理、政治生活和日常交流中推行殖民语言,而土著和少数族裔语言常常被视为是落后的,被认为是殖民化的障碍,被认为是延缓了国家建立的进程。

少数族裔语言遇到的一个普遍难题是,这些语言没有被频繁的应用到国家、地方政府管理中,也没有被应用到学校的教学中。导致的后果是,少数族裔对自己本民族的归属感或许会让他们难以全面的参与到大众生活中,少数族裔的子女们的教育可能从一开始就处于弱势地位,然而对此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准确的、详细的个例数据 。迹象显示,少数族裔成员正处于这样的潜在的风险中,他们大都处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教育产出相对较弱,这些因素继而导致少数族裔成员在社会中的收入偏低,以及不同程度的贫困。

独立专家指出,熟练使用官方语言或主导民族的语言使得少数民族成员获益良多,这使得他们能够完全的融入社会中,并对社会各行业做出贡献,同时获得社会提供的更多的机会。如果不精通主导民族的语言的话,少数民族将面临融入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交生活的严重障碍。他们或许会因为语言障碍面临找工作或创业的难题。社交生活中,少数族裔可能只局限于和本民族的成员联系,这使得他们不能完全的融入到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少数族裔语言的权利与使用常常都是个令局势紧张的因素,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与国之间。支持少数族裔语言权利的人们有时候会被视为是有意分裂国家和集体的人,或者被认为是对国家主权和统一的威胁因素。民权专家指出,实现少数族裔的权利,包括他们的语言权,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国内紧张局势以及解决冲突的手段。少数族裔权利中的不歧视、平等、参与和协商原则应当受到尊重,其中包括尊重其语言权利,确保将少数族裔的事务、观点与需求被纳入考虑,并得到合理解决。

Izsak女士强调国际人权法中明确规定,少数族裔的个体成员可以在公开场合自由的使用、学习和传播本民族语言而不受到歧视,这一点上各个国家和团体都具有共识。相关国际公约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ICCPR)、《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1992年土著人权宣言》(1992 Declaration on Minorities)。

地区范围内,在对少数族裔语言权利的保护上 ,欧洲或者欧盟做的比较好。这体现在出台的一些公约与规定上,例如,《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European Charter for 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 ECRML)、《欧盟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Framework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 FCPNM)。然而她指出,尽管已近有不少的区域条例存在,但执行力上还是非常欠缺。

在其他一些地区中,区域标准就相对较弱,对国家履约的监管也不严格。她指出,在非洲有近2000种语言,但在非洲却没有专门用来保护语言权利以及少数族裔语言的地区规定。在亚洲与中东地区,尽管有一些积极的条例,但还是需要制定措施来加强对地区标准的执行。2012年11月18日,东南亚国家联盟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 成员国通过了《东盟人权宣言》。指出每个人都享有宣言中包含的任何权利,权利均等,包括语言上的权利。

虽然针对于弱势群体和被边缘化的群体制定了一些条例,宣言也肯定了他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权利;但是值得担忧的是,鉴于该区域丰富和多样的语言遗产正受到外界极大压力的现状,却仍然没有具体的关于少数族裔语言的规定。

《美国人权公约》中包含了对保护少数族裔语言的最低规定,不允许让语言成为产生歧视的土壤。

独立专家特别强调道,少数族裔语言的迅速减少对世界来讲是一个尤为紧迫的挑战。他援引了UNESCO濒危语言项目作为一个警示,指出世界上6000多种语言可能将会有一半在本世纪末消失。其中报道指出,有3000多种语言仅有不到10,000个使用者。由于移居、重新安置、冲突、同化、文化淡化、环境问题与土地丧失等诸多因素,一些人口数量很少的族裔的语言被认为是处于即将完全消失的危险中。

尽管目前柬埔寨使用的语言达到20多种,但 UNESCO专家预警道,在未来几十年中,将有19中语言面临消失的危险。基于这些孤立的案例,当然还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拟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保护少数族裔的语言、文化及其权利。

在大多数地区,最大的忧虑依然是缺乏相应的保护少数族裔语言的国家法律。对少数族裔语言在法律上的认可与保护将给予其法律上的保障,同时也就要求国内制定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少数族裔语言的问题,在制度上给予更多的重视。

在缺乏法律上的认可与保护的情况下,会营造出这样一种局部氛围,在这样的气氛中,除了国际法要求的之外,将很少或根本没有法律承诺来促进和保护少数族裔语言及其权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少数族裔语言的应用、传播和教育将仍然会是仅限于小众范围。常常是,即使在这些少数民族语言取得官方认可,同时法律条例存在的情况下,相关权利的履行仍然成问题。

专家指出,就教育领域而言,对少数族裔语言使用的限制是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常常引发很多抱怨。教学实践中常常使用的是国家官方语言,这就使得母语是少数族裔语言的孩童从入校门伊始便处于某种不利地位,因为他们对官方语言可能不那么熟练,久而久之在学习进度上就很有可能落后于其他学生。

媒体应当提供少数族裔语言,同时少数族裔也有权利建立自己的媒体。然而,自由的以少数族裔语言建立或运作媒体在大部分国家还存在很多限制。对于少数族裔来讲,拥有自己语言的媒体,并使该媒体能够得体的适应本族裔的文化身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用于保护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有力工具。在公共媒体和私营媒体中,任何对这种权利的不合理的禁止或者限制都将侵害少数民族权利,影响到他们的言论自由。

独立专家还指出了一个新兴的问题,即对在线信息的获取。“相对来讲仅有很少的网络信息有少数族裔语言的版本,因此那些不熟悉国语的,以及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就处于很大的劣势了。”

专家警告说,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即所谓“信息沟”未来或将继续扩大。对于有些拥有本民族语言的族裔来讲,他们或将在今后的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继续被边缘化,因为无法像其他族群那样从网络在线机会和市场中获益;不过,专家继续补充道,因特网能够在少数族裔语言和文化的保护以及更大范围的传播少数族裔语言信息和报纸、杂志的进程中,潜在的扮演重要的角色。

关于作者: 瑞士日内瓦South-North Development Monitor (SUNS) 机构编辑。

该文引自于2013年3月SUNS 机构发表的文章。

 扩展阅读

教科文组织准则文件中有关语言多样性的内容节选

 2001 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这首份文件由教科文组织会员国于2001年大会通过,确立了国际社会解决语言多样性问题的框架,其《行动计划》号召各会员国针对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 保护人类语言遗产,鼓励用尽可能多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进行创作和推动传播。

- 鼓励语言多样性, 在尊重母语的情况下,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实现各级教育中的语言多样性,鼓励学生尽早学习多种语言。

- 促进网络空间的语言多样性,鼓励通过全球网络普及所有公共信息。

 200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3《公约》承认语言对活遗产的展现与传承起着重要作用。所有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对宇宙的认知到仪式、表演艺术、手工艺品,都需依靠语言实现日常实践及代际间传承。对口头传统与表现形式而言,语言不仅是非物质遗产的载体,更是其精髓所在。

 2005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2005年《公约》序言指出,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石。有关缔约国为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公约》建议各国采纳有关在文化活动、产品与服务中使用语言的条款。(第六条.B)

生物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维护土著语言,保护生态多样性

众所周知,自然环境,尤其是传统栖息地的退化将引发文化及语言多样性的流失,

而新研究表明,语言的消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有消极影响。

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TK)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基本联系。当地与土著社群对自然界有一套精密而复杂的分类系统,反映着他们对当地环境的深刻理解。这部分环境知识与土著名称、口头传统及动植物分类方式相融合,而一旦社群采用新的语言,这部分知识便有可能失传。

民族植物学家及民族生物学家承认,土著名称、民间分类法及口头传统对濒危物种恢复及复原活动的成功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一项关于秘鲁亚马逊河上游的Amuesha部落的极度濒危语种语言的研究表明,部落语言使用者及知识继承者的离世对作物多样性造成了直接消极影响。另一项关于毛利祖传谚语的研究则显示了有关植物生长、土壤营养、小生态环境及生态群落以及景观过程等方面的新信息。这些研究及其他案例分析将被写入题为“土著语言作为了解及保护生态多样性工具”的教科文组织未来工作文件中。

此类研究证明,如果一方面注重当地社群的参与,另一方面与人类学家及语言学家展开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便能够大大受益。社群能够分享其独特的传统生态知识,而与专家合作则在传统知识与生态科学之间搭建了桥梁。教科文组织认为,保护目前尽管并未得到完全使用的传统知识和传播这些知识的土著语言,是一项保护及可持续管理生物多样性的前景良好的工具。

分类 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