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地区受文化保护的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作用

By admin - 时间: 星期二, 八月 20, 2013

来源:Gao H, Ouyang Z, Chen S, et al. Role of culturally protected forests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Southeast China[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13, 22(2): 531-544.

翻译:张渊媛

摘 要:受文化保护的森林(Culturally protected forests, CPFs) 是由地方社区居民基于其传统实践与信仰所保存和管理的森林,具有社会学和生态学上的双重功能。我们以中国东南部为研究地点,分别对三种类型的CPFs(社区林、宗庙林和墓地林)的林层、灌层和草本层内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对其周边的非CPFs(NCPFs)做了调查。在CPFs中共记录了85科187属的325个物种,这其中有17个种属于中国红色物种名录和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的保护物种。占国家濒危物种总数的17%。与NCPFs相比,CPFs林层有更高的DBH(胸高直径)和较低的物种密度,特别是在墓地林中。CPFs总体具有较高的α-多样性,尤其是在林层。两类森林相比,林、灌、草三层的指标差异非常显著,在研究区,CPFs的森林覆盖度约为85.4%。CPFs与NCPFs相似点主要体现在灌丛和草本层中。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可能归因于两种森林的利用和管理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当地的CPFs孕育了较多的植物种,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并为当地物种库的维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受文化保护的森林;社区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中国东南部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压力与日俱增(Pimm et al. 1995; Loreau et al. 2001; Achard et al. 2002),为此,科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们正在寻求有效的方式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中的一种途径近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即就是承认并将传统文化实践和信仰纳入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中(Byers et al.2001; Infield 2001; Fabricius 2004; Berkes and Davidson 2006; Garnett et al. 2007)。受文化保护的森林(Culturally protected forests ,CPFs)是地方社区基于其传统文化、实践和信仰体系来进行保存和管理的森林类型。因为该文化体系是禁止打猎和伐树的,所以CPFs能免于严重的森林退化,这些森林的维护一般都历经了几十年甚至多个世纪。CPFs被认为同时具有社会学上的意义和生态服务功能(Jim 2003; Bhagwat and Rutte 2006; Wassie et al. 2010; Hu et al. 2011)。这些森林对地方社区来讲常常寄托着其精神信仰,是文化遗产,并具有美学价值。其为当地的空气质量、水源供应和微环境调节做出了重要贡献(Soury et al. 2007; Xu et al. 2009; Yuan and Liu 2009)。近些年来,有很多关于这类森林的管理在生物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的探讨,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Wadley and Colfer 2004; Chun and Tak 2009; Luo et al. 2009; Yuan and Liu 2009; Page et al. 2010)。采用的名称有神林(Sacred Forests)(Jamir and Pandey 2003; Mgumia and Oba 2003; Soury et al. 2007)、圣境(Sacred Sites) (Salick et al. 2007; Ceperley et al. 2010)、风水林(Fengshui Forests) (Hu et al. 2011)、教会林Church Forests (Wassie et al. 2010)等。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CPFs是广泛存在的,分布在村庄或寺庙周围。这些森林可以归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社区林、宗庙林和墓地林。其中社区林最为常见,由地方社区来保护。有研究指出这类森林对地方的环境保护和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Hu et al.2011)。村民将其视为自然庇护所,在村子内外建起天然屏障,因而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Zhong and Boris 2007)。宗庙林由大的家族或宗族来管理,他们将过世的先辈葬于此,这里也是他们举行周年节庆之所(Xu et al.2009)。人们通常在寺庙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宗庙林一般都分布在寺庙附近。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CPFs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包括神山(Holy Mountains)在保护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Ai and Zhou2003; Yang and Zhao 2004; Xu et al. 2005; Zou et al. 2005; Mo et al. 2011),以及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管理森林资源中的重要性(Long et al. 1999; Fang et al. 2007; Xu 2008);然而,却鲜有针对于汉族分布较多的东南部地区的研究案例(Liu et al. 2002; Liao et al. 2008)。这是一个预警信息,因为汉族人民长久以来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也保护了很多的CPFs,中国西南部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这样的森林(Guan 2002; Lu¨ et al. 2008)。此外,之前的研究大都将焦点放在一片或某一类CPF的物种组成上(Cui et al. 2008;Liao et al. 2008),而缺少对社区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量化描述,也没有将CPFs与那些没有受到文化保护的森林(NCPFs)做对比。

本研究选取了中国东南部的五个村子为研究地点,对三种类型的CPFs(社区林、宗庙林和墓地林)做了调查。我们对同一样点中CPFs与NPCFs的林、灌、草本层物种的结构特征做了对比,比较了种群结构、物种组成、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和其他一些生态指标。基于对五个村子的样地调查和社会学调研的结果,我们提出需重新思考文化保护在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研究地区和方法

如图1所示,共五个样点,福建省2个,江西省3个。研究区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区,光照和雨量都较充足,海拔区间为87-721m。

在进行正式的样地布设前,我们在当地做了半结构式的访谈。了解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了当地群众对这三种森林类型的认知度和保护意向。

设置在每个样点村的三种类型森林中的样地大小均为20m×20m, 每个样地又被进一步均分为4个10m×10m小样地。对其中的林、灌、草本植物进行了记录。

全文链接:中国东南地区受文化保护的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中的作用

分类 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