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公约的背景、履约进展、分歧与展望

By admin - 时间: 星期日, 十二月 15, 2013

张渊媛

摘要: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至今已二十余年,有195个缔约方。期间,为推动履约工作,共召开了18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包括《京都议定书》在内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与决定。本文全面阐述了《公约》产生的背景、履约进展与主要分歧根源。此外,有鉴于当前新的国际政经版图与形势,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并藉此提出了“合而不同”的履约策略。

关键词: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履约进展, 气候适应与减缓, 中国

1. 气候公约诞生的背景与意义

1.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的凸显,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的决策者开始寻求应对环境问题的策略与国际合作的一般原则。在所有的努力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会议要数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它启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新篇章。这之后,西方媒体频繁的报道了一系列的环境事件,尤其是对气候事件的报道,引起了公众对气候问题的高度关注,提高了公众的气候意识,为气候公约的产生营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有,1985年英国科学家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指出北极上空的臭氧层浓度急剧减少, 从而确认了所谓“臭氧空洞”的存在。同一时期,美国中西部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加勒比海和墨西哥发生了最强烈的飓风, 孟加拉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洪涝灾害。1981 年、1983 年、1985年和1987 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中的四年,这提升了公众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广泛关注。有证据表明, 在此期间环保主义者和媒体聚焦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臭氧层损耗、气候变化、第三世界的干旱和森林砍伐等问题。

1983 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38/ 161 号决议,决定建立一个特别独立委员会, 即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1987 年, 该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指出, 最近10 年中发生的全球性危机: 环境危机、发展危机和能源危机并不是孤立的, 它们是一个危机,因此需要全球协力应对。

1988 年1 月, 来自世界各国政府、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齐聚多伦多, 召开了名为“变迁中的大气: 对全球安全的影响的会议, 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自愿目标。同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委员会, 从科学角度研究温室效应的预测、影响及对策等。1988 年的发展势头在其后的几年中得到延续。1989 年3 月, 在英国伦敦召开了有关臭氧层保护的部长级会议,决定对1987 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议定书》进行修正, 提出了全面禁止损耗臭氧物质的目标。同月, 116个国家签署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与此同时, 在法国等国的倡议下, 24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会聚荷兰海牙, 召开了“关于地球大气的首脑会议”。

在上述背景下, 1989 年12 月22 日, 第44 届联合国大会经过各方特别是南北方国家之间的磋商, 通过了第44/ 228 号决议,决定在1992 年6 月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决议对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召开以来国际上各种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争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为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规定了若干指导原则和基本主张。决议还提出了讨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26 点目标, 同时决定成立一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筹备委员会, 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或各专门机构的成员加入, 并允许观察员参加。

1990 年初, 联合国大会设立了环境与发展大会筹备委员会, 负责协调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行政工作, 起草将在会议中签署的各项文件。1990 年3 月5 -17 日在纽约召开了首次预备会议。会议决定设置筹备委员会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先是设两个: 第一小组负责气候变化、陆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方面的工作。第二小组负责海洋资源、水资源保护、有害物质、化学物质及其越境转移方面的工作。

1992 年6 月3 日至14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178个联合国成员国派出了高级政府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 102 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因此, 此次会议被称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地球高峰会议。也就是在此次UNCED上通过了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以下简称《公约》)在内的三个国际公约。《公约》的目的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全文链接:气候公约的背景

分类 气候变化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