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生态农业磋商会

By admin - 时间: 星期三, 五月 4, 2016

亚太地区生态农业磋商会

区域磋商成果摘要

T. M. Radha

李管奇 宋鑫 译

 

为了更好地将生态农业嵌入亚太地区当地社会与生态现状中,第一届多方参与的生态农业磋商会于2015 年 11 月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本次研讨会评估了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农业的贡献,商讨了改变知识构建和研究方式的必要性,并且就政策导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在该地区创建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市场体系。

 

在亚太地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生态农法的紧迫需求,一来可以满足粮食和营养需求的挑战,二来也能保护生态农业系统遭受更严重的破坏和退化。在这一地区,绿色革命虽然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却同时也造成了社区生态文化系统的持续破坏,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农民的高额负债和传统农耕体系和相关传统知识的消失。上述严峻的现状加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令人们亟需一种新的农业范式,此替代性方案的探索至关重要。2009 年,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替代途径,经由权威的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IAASTD)引入了国际舞台。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强调自然系统和谐与活力的方法出现,尽管有助于改善粮食安全和培养农户自主权与合作组织,但其价值仍被低估。由于具有知识多元多面、扎根本土、并且依赖农户进行地方资源管理等特点,生态农业需要来自实践、政策及研究等不同层面的共同支持。

 

从罗马到曼谷

 

“生态农业提供了双赢的解决方案,既提高了生产力,又提升恢复力,还能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何塞•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在 2014 年于罗马主办的“生态农业与粮食和营养安全”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本次曼谷的多方政策磋商会旨在进一步深化罗马会议上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来自亚太地区二十多个国家的公共部门、学术界、农户以及民间组织的代表们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经过协商,与会代表提出了一揽子建议以进一步推进本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磋商过程中形成的最具代表性的建议。

 

亚太地区的生态农业

 

亚太地区现存的各种生态农业实践方式,主要用于替代以绿色革命的“化学药方”为基础的常规“化学集约型”农业。这些替代模式通常直接通过有机质管理和节约用水来提高土壤肥力。在整个亚太地区,从事生态农业时会用到不同的术语,例如:复合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强化栽培体系,保护型农业和农林间作等。亚洲农民协会的 Shimpei Murakami 分享了一个来自孟加拉的案例,在那里,人们管农业生态学叫做 Nayakrishi 农法,“在孟加拉的 549 个村庄中,大约有 30 万农民遵循 Nayakrishi 农法,其十大农耕原则大都基于农业生态学”。

 

秉持着相似的价值观体系,生态农业的实践也同样应用于渔业和畜牧业中。世界渔民论坛(WFFP)的罗德里戈•吉尔伯特说:“渔业对我们而言有其社会、文化和宗教等不同的面向。”他强调说,小型渔民都十分在意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维护,因为他们“不孕育,只收获”。相应的,牧民也发挥着类似的作用,印度 MARAG 的迪内希•德赛表示,“我们通过可持续的放牧方式来照顾牧场和山地这些公共资源,这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做法。”他补充说,不幸的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收后用于非农业用途,生态农业系统正遭受威胁。

 

为了实现粮食主权,本地区的民间组织和农民网络,如农民之路和亚洲农民协会正在寻求扩大生态农业影响的途径。有鉴于此,民间组织代表在 2015 年 2 月召开的国际生态农业 Nyéléni 论坛上发表了一份宣言,大会宣言将生态农业定义为改造社会的工具,而不仅只是一套农法。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生态农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办公室副主任 Fuavao 称“生态农业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手段”。与会者宣称,对于常规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许多问题,生态农业起到了积极的贡献。与会者同时强调了地方知识和短链农业的生态农业实践可以增强农业生产力,保障食物和营养安全、粮食主权、生物多样性、更具恢复力的农田和保护自然环境。

 

会上具体讨论了一些农民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例如通过选育强健的品种,改变耕作时间,更有效地管理水资源以及农林兼作等(见下文)。农民通过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植树等方式来增加碳储备,这类方法能使农户遭遇天灾之后继续从事生产,同时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本次曼谷会议呼吁,大力支持和应用传统农耕方法来管理地方品种、被忽视或利用不足的作物、以及各种耐旱作物。同时还建议,投入更多资源来研究生态农业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联,以及强调对品种资源的就地选育。

 

印尼农民主导的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研究

 

印尼南安由地区的水稻生产中心位于爪哇岛的北部海岸。漫长的干旱季节、炎热高温和不规律的降水导致病虫害爆发,阻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为应对此种情况, IPPHTI,一个当地的农民田间学校团体,致力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同时增强农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理解且制定本地的应对策略。

 

IPPHTI 协助农民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目前,南安由 24 个片区的数百名农民实时观察他们的稻田并收集降雨、病虫害和作物生长的数据。每两周记录一次,并根据本月收集的数据进行一次评估,作为学习的资料来源。农民组织月度会议,讨论观察结果和问题,并商量出解决方案和应对举措,比如基于当地环境进行品种选择,推迟种植时间等。最近,爪哇和楠榜 28 个片区的农民代表组成了一个全国性农民生态农业网络 GPN,这项农民引领的行动研究成果也正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和分享。

 

建立农业生态学的知识体系

 

农业生态学有着环境特定和知识综合的特性,所以任何生态农业策略都必须立足于本土知识,本地农户的经验传承,并配合适当的技术支持。与会者表示,知识建构应该去中心化和多学科交叉,同时要加入社会科技的原素。从根本上说,“人与人之间的学习”是促进知识传播的关键。部分与会者声称,农民田间学校(FFS)是一种地方层面进行知识构建的有效手段。不过,也有与会者表示,农民田间学校需要重新调整方向,从目前聚焦农产品商品化的视角走向具有更开阔视野的农业生态学。

 

同时,教育和教学方式也需要转变。当前的农业教育体系是高度专业化的,拒不承认农业生态学的学科交叉性和“认知方式”的多样性。印度尼西亚茂物农业大学的 Damayanti Buchori 表示,“农业生态学显然是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要理解其中的多元复合性,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也需要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 Wayne Nelles说,为了有效地支持生态农业,“联合国粮农组织需要更加重视教育,出台一项教育推广和知识共享的改革方案,并投入相应的预算支持。”

 

会上展示了众多地方知识构建和创新的优秀案例。国际人民生态农业多样性(IPAM)展示了一个在线项目,即亚太农药替代行动网络,它提供了一个基层主导和网络化运作的另类教育环境,促进对生态农业及相关议题的讨论,如土地、农药、饮食文化、粮食主权、性别平等和社区培力等。

 

与会者呼吁,本地区应该重视正规教育体系和非正规教育体系之间的差别,需要有公共支持以弥合两者。非正规体系以小农生产者世代相传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是迈向生态农业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对于妇女和青年人尤为重要。基于保护后代和传递妇女所拥有的知识、价值观、愿景和领导能力,生态农业的教育设计都应将妇女和青年人的需求纳入考量当中。大会宣言特别强调,在进行农业生态学教育设计时,我们必须认可、支持并记录生产者的知识。

 

研究的角色

 

大会也强调了农业生态学知识建设过程中的合作需求。顾及行动研究的可持续性以及科学技术可能主导地方知识,许多发言者建议慎重对待这一类型的合作。亚洲可持续农业集约化创新中心(ACISAI)的 Abha Mishra 说,“农业生态学对科学界来说是新概念,由于缺少与其他发展伙伴合作的经验,这也要求科学家的思维更为开放包容”。不同于当前由跨国公司所推动的研究,以社区为导向的生态农业研究应当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在地理和文化上更为具体,同时需要认可农民亦是研究伙伴和创新者。因此,此类科学研究应该在农田里进行,而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里。参会者建议成立一个农业生态学研究人员的区域性网络,将民间组织和农户纳入进来,共同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

 

大会宣言还建议将农业生态学整合进初级、高等教育课程和所有农耕教育项目里,其内容和重点都应源自广大小农生产者所拥有的农耕知识。

 

生态农业与市场

 

关于市场体系,与会者提出市场既是挑战,也为生态农业提供了解决方案。最为重要的一环是为小农生态农产品创建特有的市场渠道。生产者-消费者的市场链接在发展可持续农业和缩短价值链方面可以起到以下重要作用:提升生态农业的能见度,助力小农生产者打造专属“品牌”,缩短市场链条以确保合理售价,创造环境让生产者对接消费者并宣传其生态农业实践。

 

短链市场既能促进地方经济,又能确保经济收益留在当地。缩短的价值链往往更可持续,因为较短的食物里程减少了碳足迹。此外,生产者也能向消费者提供新鲜且契合当地饮食文化的食材。亚太地区有很多通过市场链接提升生态农业生产的优秀案例(见下文)。

 

从生产到销售的农民领导力

 

泰国清迈湄王山的湄温大山里,大约有 1,144 个家庭正在从事咖啡种植和加工,同时也在恢复这个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CLUMP 基金会,全称“山地人民爱与统一命运共同体”,通过农业生态学和农林生态学的修复技术,给那里的山地带去了回复生机和繁盛的希望。咖啡在大树下生长良好,因为它们从林荫中受益。这种新的方法使他们将产值从 2014 年的每公斤 3 泰铢增加至 2015 年的 5 泰铢。而在今年,即 2016年,上升到每公斤 8 泰铢。与此同时,25 公顷原本贫瘠的高地则转化为物种多样的生态乐园。这就是为什么当地农民说:“种植咖啡就是在保护森林。”

 

山地农民参与了整个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从挑选咖啡豆到烘培,到在清迈出售自产的有机咖啡。他们的运作系统创造了多元繁荣的景象,其中包括重生的森林,强大而团结的山地社区,还有令清迈乐享的优质产品。

 

这个项目没有任何官方支持或政府资助。现在,这里的农民想把自己的发展经验作为一种模式提供给从事可可种植和巧克力加工的低地地区农民参考。他们还准备生产一种作为草药的辣椒以带动其他本地草药的复兴。

 

推广生态农业发展以优化政策

 

生态农业,顾名思义,是粮食生产者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一种创新和创造性互动。通常,这类创新的规模不大,因此,想有更广泛的影响就要努力扩大其应用范围。其实,推广生态农耕这一理念,也意味着凝聚多方力量来对其进行支持。实为整个生产和消费系统的改变,而不仅限于科技传播的层面。

 

本次曼谷研讨会为推广生态农业提出了如下建议:需解除政治意识形态的藩篱,支持农民交流的网络,在各级层面对教学研究给予资助,扩展公共政策的空间,采取具体行动提升妇女地位,以及形成民间组织合作联盟。柬埔寨酸雨幸存者慈善基金的 Rada Kong 总结到,“从农场到土地再到社区生态文化系统,推动生态集约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社会群体的参与以及相关制度的优化。”

 

为了努力实现以上目标,社会各界和民间组织持续倡导对于生态农业的扶持政策。其中,一些政策建议以集体宣言的形式提出,如科伦坡宣言(2010 年),苏林宣言(2012 年)和上文提到的 Nyéléni 生态农业论坛宣言(2015 年)。农村成人天主教国际联盟(FIMARC)的 Georges Dixon Fernandez 称,“众多商讨达成的计划里,投入实施的并不多,我们需要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当前的政策尚不适合推广生态农业,对此观点,越南 CARES 的范文海也表示同意:“当前政策是自上而下的,且受到化工企业很大的影响。其结果是,相关政策无法有效处理生态农业生产中的复杂问题。”

 

印度 FIMARC 的 Rony Joseph 列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倡导,包括:对生态农业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系统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识别并整合亚太地区各国在生态农业领域的最佳实践,促进农民与本地青年人、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结。

 

与会者共同建议,应当聚集政策制定者、科学家、教育工作者、联合国机构、发展伙伴、民间组织、农民和农民组织共同参与政策商讨过程,优先为资源匮乏的环境设计出生态农业的相关政策建议。生态农业应成为地方、国家和亚太地区层面农业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各国还应完善相关法律与监管制度,在本国推行生态农业。还需要优先为小农生产者提供经济支持,在社区层面推广农民主导的创新实践和运作机制,同时鼓励小农生态农业社区和组织的建立。

 

奋力前行

 

“生态农业将成为这一地区农业生产体系的一部分。”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办公室的 Subhash Dasgupta 博士明确表示, “如果成员国达成一致,我们将采纳这些建议并将其作为粮农组织制定未来工作计划的基础。”他谨慎地补充道。本次大会宣言的终稿将在 2016 年 4 月或 5 月举行的粮农组织成员国地区会议上提交。

 

与会者建议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公室在即将召开的第 33 届亚太地区会议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国家政策和项目设立上支持生态农业。同时也在一些正在开展的项目和计划当中推动生态农业,例如农业生态系统区域性稻米计划,零饥饿计划和蓝色增长计划。此外,有代表建议设立一个新的生态农业区域性计划,用于监测粮农组织和亚太地区各国政府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新动向和新举措。

 

与 Nyéléni 论坛宣言相呼应,民间组织的代表重申了对于生态农业的捍卫是对农业食品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在此情况下,他们反对任何企图将生态农业这一理念降级为仅用于减轻工业化农业有害影响的一套实用技术。代表们声明,诸如“气候智慧型农业”和其他国际辩论中的流行用语决不能与生态农业相混淆,不能将生态农业限制于仅为一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机产品的细分市场。声明还补充说,生态农业只有在作为当前社会变迁和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原则,同时培力传统农耕社区和原住民社区的小农生产者时,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研讨会明确指出,生态农业是亚太地区广大农户和小农社区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生态农业实践,这些小农社区的文化价值观能保持生机。生态农业为农村和城市提供了粮食和营养安全保障、将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置于中心地位、在养活世界人口的同时与自然和谐共生。总而言之,生态农业有助于确保粮食主权,也有权决定其食物和农业体系。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亚太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下一步作为,应聚焦于如何强化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替代模式、一门科学以及一种社会实践,聚焦于发展出一些战略以使其免遭工业化农业模式的威胁和碾压。

 

T.M. Radha

AME Foundation

amefbang@amefound.org

www.leisaindia.org

 

ILEIA - Centre for learning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Secretariat of the Agri Cultures Network

ileia@ileia.org

www.ileia.org

 

The AME Foundation and ILEIA are members of

the Agri Cultures Network

www.agriculturesnetwork.org

 

分类 农业, 生态农业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