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侗族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简报
作者:须黎军 赵富伟 薛达元
研究人员于2006年7月到8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进行了实地调查。主要针对县城、各乡镇、村寨中的20多名侗族传统医生及其医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采访了大量有效病案,现场记录了部分治疗过程,并对普通群众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传统医药及相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看法。
侗族是从古代“百越”族群中一支发展而成的单一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侗族人口约25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湖北等省份交界部位。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历史、文化,包括医学知识主要靠口传心授,或以古歌的形式代代相传。黎平县是明清时期政府统治侗族人民的州府治地,是现在的“中国第一侗乡”,是全国范围内侗族最大的聚居区。
一、侗族医药主要特点
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的思想,是侗医学学术思想的核心,以物质来解释世界的本原,朴素地认为人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侗族古歌中还流传:“翁哽将退焜,翁嘎将杜给,翁荡将退播赛耿,消腌欲用巴当同。”(汉语意译:药苦能退热,药涩能止泻,药香能消肿止痛,关节痛要用叶对生。)侗族聚居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森林较多,而且侗族有绿化环境的美德,因此动植物种类多、药源丰富。黔东南州1986年药物资源普查,收集到侗药687个种(品种)。侗族医药不分家,行医之人既行医又采药,而且所用药物多为鲜品。
侗族传统医药与中医药、苗族医学等长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多个医药体系的内容交织在一起,保留了诸如水师接骨、“打刀烟”、刮痧疗法、推拿、打火罐、放灯火、药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治病办法。
侗族先民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念影响下,产生了自然崇拜。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侗医处于巫医并存的阶段,有“身病”、“命病”的学说,认为“身病”可以通过服药等办法治疗,而“命病”则要找巫师(又称冲傩 ,侗傩)。对于骨伤病人,侗医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医生群体——水师,会用化水念咒止痛法配合药物治疗。
侗族医药包含着很多零散、简单而古朴的诊疗方法,受到“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思想束缚,一直没能形成系统的医学体系。直到80年代末,贵州省黔东南民族医药研究所编写了《侗族医学》,比较系统的总结了侗族医药知识。但是,总结的成果还没有广泛的被侗族医生所应用,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侗族医生,除了继承祖辈传下的知识,一般都会学习中西医知识。
二、黎平县侗族医药现状
解放后,黎平县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县城有人民医院以及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各乡镇都建立了卫生院,每个行政村也基本上设立了卫生室。但是,也还有一些偏远村寨未能设立卫生室,仍在依靠民族传统医生和草药作为基本的卫生保障。由于民族医药有着简、便、廉、验的特点,对于某些病种或某些情况下,人们会倾向于用传统医药进行治疗,如:骨伤、跌打损伤、刀枪伤、蛇伤、烧烫伤、肺结核、肝炎、九子疡(淋巴结核)、各种结石(肾、膀胱、尿道、肝胆)、风湿等。
而感冒、发烧、咳嗽,胃痛、腹泻等肠胃病、妇科生产等则一般是去卫生室或医院,但也有很多病人和医生说,用草药也能医治这些疾病,只是现在医院和卫生室都比较方便,打针输液可以解决的,就不会选择吃草药了。
一些疑难疾病(如偏瘫、眼疾、癫痫、精神病等)去医院没能治愈,病人经人介绍后找到传统医生进行医治;也有一些病人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在医院继续治疗,而不得不找传统医生用便宜的草药治疗,这类疾病一般都是慢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但也有一些急性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如阑尾炎,病人因嫌手术费昂贵而用草药治疗。
值得强调的是,本次调查发现侗族医药为攻克疑难病症独辟蹊径,包括很多世界级难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肺结核病、精神分裂症、大面积深度烧烫伤、乙型肝炎等。我们对这几种疾病,都采访到了疗效很好的案例。
三、祖传医药藏书介绍
本次调查还发现了两部祖传藏书,其中一部来自黎平县尚重镇,是一村民高祖书写的手抄本,据封面记录为甲子年八月新抄,估计新抄年代为1864年。该书记录病名60个,药方117个。该书用汉字书写,但是很多字是同音字借用,如病名“九子疡”,写成“九子羊”和“九子洋”。也有很多字无法辨认,估计为抄写过程中的误笔。另外,一些病名记录得相当口语话,如“口生白泡、口生红泡、泻白不止、泻红不止、暗伤、刀砍明伤、火烧伤、大小便不通”等。
根据对比书中记录的病名和药方、以及药物加工使用方法,可以认为该书集合了侗医与苗医的知识。如书中记录的马蹄症、南蛇症、飞蛾症、老鼠症、半天症、下路野鸡、水疔、火疔,苗医药书籍《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中也有记载;而书中记录的火疔、蛇皮花、老鼠症、蛤蟆症、天蛇头、下路野鸡,在《侗族医药探秘》中有记载。书中记录了很多其他的病名,如鱼鳃、鱼子胞、蜈蚣症、禾浪症、沙淋、马邪症、蚂蚓症等等还需要进一步考究。
四、群众对民族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在调查后期阶段,对316名普通群众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传统医药及相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看法。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听说过草医(即民族传统医生),但多数人(约占了61%)对草医能否治病持谨慎的态度,认为草医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确有很好的疗效,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常见的疾病疗效没有西医的快、好。群众认为草医可以治疗的疾病很多,但主要是跌打骨折(92%)、感冒发烧(68%)、烫伤(65%)、刀枪伤(64%)、肠胃疾病(60%)、儿科疾病(56%)、重病如心肝肺肾疾病(46%)、妇科疾病(44%)等等。
就医选择上,群众的倾向性并不大,生病后向中医、西医、草医求医都可以,并没有非要找哪一种医生看病的情况。多次找过草医看病的人、只找草医看过2~3次病的人和从来没有找草医看过病的人各占总数的1/3。多数人找草医看病是因为他们认为草医治病疗效好、节省钱,对于病人来说找草医看病比较实惠,所以在国家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提高时,31%的调查对象选择还会找草医看病,65%的调查对象选择视情况而定,仅有4%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再找。
民族医药能治疗很多疾病,而且非常有效。87%的调查对象都希望民族医药得到更好的发展,61%的调查对象希望把民族医药中治疗疾病非常有效的药方开发出来为广大的群众服务。部分调查对象认为传统医药知识开发后所得到的经济收益应该与提供药方的人惠益分享,也有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收益应当惠及本地区或本民族,只有少数人选择了将药方无条件贡献给社会,用于无偿开发。
对于草医的待遇,61%的群众认为政府应该给予草医一定的补助,从而帮助草医有更好的发展。22%的调查对象认为患者应该增加给草医看病的医疗费用,因为他们认为政府通常都不会给草医任何补助,要提高草医的待遇只有依靠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病人多给草医一点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