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知识案例选

By admin - 时间: 星期五, 五月 4, 2007

案例一:白枪杆

一种植物所遭遇的“怀才不遇”的经历

 

白枪杆是木犀科植物(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的根、树皮和根皮。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壮族叫它“刷路皮”、“根根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洲的哈尼族叫它“大树皮”、“毡帽老”,苗族叫它“大皮消”、“狗骨头树”,玉溪的彝族叫它“铁股路”、“老鹅饭”等。白枪杆在这些民族人民心目中是对付疟疾的有力武器,他们使用白枪杆治疗疟疾的经验已经很久远了,而且至今不衰。

云南是疟疾的高发地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研究报告表明,白枪杆中提取到一种具有抗疟作用的生物碱,并将其命名为新宁。报告中谈到,白枪杆根皮对急性击慢性间日疟疾为特效治疗剂,对恶性疟疾和四日疟疾也甚为有效。其灭虫效力与速度,以及治愈病人的一切经过情形,较金鸡纳有过之而无不及,且白枪杆的根皮、茎皮及叶皆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对白枪杆的进一步研究却停止了。尽管民间依然用它广泛地治疗疟疾,并用它来治疗热病、膀胱炎、膀胱结石、驱绦虫、两便不利等,可是把草药提升成药品的工作仍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譬如,白枪杆的化学成分究竟是什么?它的有效成分又是什么?药性好的白枪杆以皮厚,木心黄白色,苦味强者为最佳,那么这苦味是生物碱还是其他的物质?

当然作为一种药品的原料,白枪杆已经有了药用标准,药用部分为根。在此基础上,把白枪杆开发为新药制剂,尤其是作为复发率很低的安全抗疟药,社会和经济效益都会相当可观。

 

案例二:麻罕

“养在深闺人为识”

 

麻罕系木兰科植物香子含笑(八角香兰)的种子。麻罕的原植物是高达20米以上的乔木,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洲的森林中,野生于山坡、山顶向阳的地方。

从目前的资料看,除傣族外,尚未见有其他民族对麻罕有用药的记载,也未见汉族古今的医药书籍有记载,因此,可以肯定它是纯粹的傣族药。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当地的傣族群众用这种叫做“麻罕”的植物种子治疗肠胃病。当人体出现宿食不消,胸膈痞满,嗳气吞酸,不思饮食等症状时,可嚼服一粒,立见奇效。

研究结果表明,对麻罕挥发油经硅胶及含10%硝酸根的硅胶柱层析,可分得5个单体:柠檬烯、黄樟醚、甲基丁香酚、方樟醇和饱和脂肪烃类化合物。不挥发性部分含有一种软脂酸。   麻罕已被《中国民族医药志》和《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收载。

另有调查表明,老挝出产大量的野生麻罕,为生产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证。而昆明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所研究开发此药品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希望麻罕能早出“深闺”,福泽四方。

分类 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知识产权与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