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辅助了生物海盗-野生番茄异地采集,遗传育种技术与专利申请
来源:TWN(Third World Network)
翻译:张渊媛
简介
在人们依赖超市提供其水果和蔬菜的地方,番茄有时就失去了吸引力。人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超市的番茄都没熟好,硬且口味不佳。似乎这些能使番茄自熟的性状(用以灌装或直销)并不利于鲜食。
大部分指责被归因于产业化农业,特别是机械收获番茄品种和大型温室。这些均一化的操作方式是城市(和一些农村)餐桌上番茄来源的重要渠道,可以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荷兰、土耳其、埃及、肯尼亚、中国及其他向世界范围内生产和运送番茄的地区看到。虽然有部分人还在享受用更加传统方式培育的番茄,但世界大部分地方,番茄越来越成为工业产品。
与产业化番茄生产拓展相伴随的是对番茄性状和基因专利申请的上升,该报告中讨论了八项专利申请,包括对无子番茄、抗病性、生长习性、高产及更坚硬果实(工业上所青睐的性状)的专利申请。其他的包括对能产生用于医药和化学工业前体分子的番茄基因的专利申请。
当异地采集成为被专利材料的主要渠道时,案例强调了在使用生物多样性上获得公平性的难度。他们还举例说明了一些获取与惠益分享农业生物多样性范围方面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被涵盖在《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ITPGRFA)之内。此外,在一个案例中,从其专利申请文件中不能确定番茄基因的来源,所以强调了专利申请者有义务披露他们所申请的材料的地理起源。
最后,该番茄专利申请的案例研究阐述遗传育种技术如何与标记辅助选种(MAS)相关,这种通常(罕有)被工业及非政府组织(NGOs)视为有益的生物技术,当将其放在生物海盗的背景下时会存在弊端。而报告中所涉及的被专利的番茄基因正是通过这些被应用到番茄野生近缘种当中的技术来进行鉴定的。通过结合这些基因技术和快速的专利律师程序,使得在某些情况中专利申请者超越国家获取法律的上线成为可能,而且,实际上,对生物多样性的申请从未离开过其原产国。
全文链接:11-12-5标识辅助了生物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