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减少气体排放的谈判
作者:许国平
联合国上周在维也纳举行的关于气候变化的会议认同了最近发表的关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在未来10-15年达到顶峰并减少到很低的水平(到本世纪中期达到远远低于2000年一半的水平)的科学数据。
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正开始就发达国家应承诺减少多少排放进行谈判,以避免世界气温灾难性地变暖。
经过几天的争辩,公约的工作小组同意先考虑到202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减少范围为低于1990年的25-40%。
欧盟早前支持采纳该范围作为目标的提议遭到了包括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在内的其它国家的反对。因此就实际承诺的谈判稍后将会展开。
维也纳会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12月3-11日在巴厘岛召开全面会议的前奏。巴厘岛会议将成为各国做出后2012年期间对抗气候变化承诺的重要里程碑,届时议定书当前的阶段将到期。
由10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今年发表了3份报告,详细介绍了当前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排放的趋势将如何致使气温大幅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原融化、洪水、干旱、工业减产等问题。这3份报告使气候问题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提高。
1906 -2005年期间全球平均气温已升高了0.74度。现在大家已普遍认为如果气温比工业前水平高2度以上,那么将会有灾难性的影响。按照目前的趋势,温度将升高3-6度,甚至更多,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威胁。
为了把温度升高限制在2度以内,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必须限制在相当于450ppm二氧化碳的水平。
目前我们已经很接近这个危险水平了。因此,需要紧急达成一致,尽快、尽多地减少排放。一个主要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担心,如果这没有充分、及时地技术升级和变化,那么减少其排放,或者减慢其排放增长的速度可能会以牺牲其经济增长为代价。他们的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由于历史、较高的排放和改变能力等原因,只有发达国家受到减少排放的约束。但是这些发达国家现在却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后者在新的后2012机制中也做出承诺。
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仍然相对较低,2004年的排放平均为相当于4-6吨二氧化碳的水平,而发达国家则达平均16吨。单就二氧化碳排放来看,美国达到了人均20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18吨,德国和日本是10吨,中国是3吨,印度是1吨,非洲国家低于1吨。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反对通过法定约束限制其排放,并争论说由于其人均排放水平仍然远远低于工业国家的水平,因此对其进行法定约束将是不公平的,而且其应有权增加排放,以实现发展。
在维也纳会议上欧盟提出,到2050年全球排放与1990年相比应减少50%,发达国家的排放应减少60-80%。
虽然对于发展中国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事实上却有一个暗含的目标。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约占全球排放的一半,因此(在全球减少50%的前提下,)发达国家减少70%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应减少30%。
鉴于1990-2050年期间人口数量约将增长一倍,因此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整体人均排放将需减少65%。
这个减幅是非常大的。最近的科学报告解释说,排放的减少可以较小的代价完成,年均经济增长只需减少0.12%。
但是正如维也纳会议的一名与会者所指出的那样,要想说明发展中国家在维持经济增长,如每年6%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仍然可以在该时期达到人均65%的排放减少将是一个很大挑战。
气候问题目前已经不仅仅是最大的环境问题,而且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经济问题。一个国家未来的允许排放量对其生产方式和经济输出水平都将会有影响。
因此,富国和较贫国的承诺还会使世界未来的收入差距问题受到影响。
发展中国家目前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最大,因此控制排放的有力机制与其有很大的厉害关系。但是他们也希望能有公正——对于污染负有很大责任的发达国家必须减少排放,而较贫国的排放可以增加到某个点。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上周访问亚洲时发表了一份突破性的声明,同意“人均”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富国必须减少排放,而贫国可以增加人均排放,直到双方达到既定的类似人均排放水平。
这个立场目前不太可能得到美国等国的支持。但是对于一名发达国家的领导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巴厘岛会议的启动及该会议本身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政治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