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试行)

By admin - 时间: 星期五, 十月 17, 2014

为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贯彻实施,国家环保部组织编制了《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试行)》。 由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于2014年6月3日印发(公告 2014年 第39号)。

一、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和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的“研究建立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促进我国地方社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方社区拥有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传承、利用以及公平分享惠益,指导相关传统知识的分类、调查和编目,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

本规定规范了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定义、分类体系、调查和编目的技术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调查与编目活动。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定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内容。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定。《生物多样性公约》(1993年生效);《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和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2010年10月通过);GB/T 3304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1.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1) 生物多样性 biological diversity:

指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 生物遗传资源 bio-genetic resources

生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含有生物遗传功能的遗传材料。本规定所指生物遗传资源还包括衍生物,即“由生物或遗传资源的遗传表现形式或新陈代谢产生的、自然生成的生物化学化合物,即使其不具备遗传功能单元。”

(3)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 traditional knowledge relating to biological diversity

指各族人民及地方社区在长期的传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创新和做法。

(4) 惠益共享 benefits sharing

指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提供者与使用者遵循事先知情同意原则和共同商定原则,公平公正地分享因利用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惠益有货币和非货币两种形式。

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

根据传统知识的属性和用途,将传统知识划分为5 类30 项。

2.1 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指各族人民和地方社区在长期的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下同)生产中以传统方式培育和驯化农作物、畜、禽、林木、花卉、水生生物、陆生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资源所创造和积累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

(1)传统选育农作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2)传统选育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3)传统选育水生生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4)传统选育林木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5)传统选育观赏植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6)传统选育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7)传统选育陆生野生动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8)传统选育微生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2.2 传统医药相关知识

指各族人民和地方社区在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长期实践中以传统方式利用药用生物资源所创造、传承和累积的医药学知识、技术及创新,主要包括:

(1)传统药用生物资源引种、驯化、栽培和保育知识;

(2)传统医药理论知识;

(3)传统疗法;

(4)药材加工炮制技术;

(5)传统方剂;

(6)传统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知识;

(7)其他传统医药知识。

2.3 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

指各族人民和地方社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传统实用技术,以及基于这些技术而形成的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这类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主要包括:

(1)传统农业生产技术;

(2)传统印纺工艺与技术;

(3)传统食品加工技术;

(4)传统规划设计与建筑工艺;

(5)其他传统技术。

2.4 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

指各族人民和地方社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宗教信仰、传统节庆、习惯法等。主要包括:

(1)宗教信仰与生态伦理;

(2)传统节庆;

(3)习惯法;

(4)传统文学艺术;

(5)传统饮食文化;

(6)其他传统文化。

2.5 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指各族人民和地方社区选育、生产、加工和销售当地特有或原产生物遗传资源的知识、技术和工艺,融合特有或原产生物遗传资源、传统工艺和民族文化于一体。主要包括:

(1)食品类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2)药品类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3)工艺类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4)其他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三、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

3.1 调查内容

(1)传统知识概况

传统知识的名称(中文名、民族名等),传统知识所在地区和社区的文化、社会和环境的背景信息,传统知识持有方、使用方和其他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基本信息,被访者的相关信息等。

(2)传统知识的内涵与特征

与传统知识相关遗传资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性状(科学特征),经济利用价值(经济特征),社会、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特征(社会特征);传统知识与持有民族及其地方社区的独特联系(民族特征)。

(3)传统知识产生历史、价值与利用效益

传统知识产生历史,发展历程,价值,以及传统知识历史和现时的利用情况及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传统知识受威胁因素传统知识受威胁的因素包括外来文化渗透,人口与贫困化,国家政策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与外来物种入侵,民族自身发展与认知,宗教因素,城镇扩张,等等。

(5)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

传统知识受剽窃和流失情况,包括流失途径与造成的损失(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现有获取程序与方式,惠益分享的安排与实践,具体案例等。

(6)保护和传承措施

法律法规的完善,产业开发,技术创新,宗教及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和设施,科学研究,宣传与教育,公众参与,国际合作,具体案例等。

3.2 调查方法

(1)文献研究

文献主要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研究报告、专利说明

书等;馆藏机构保藏的资料、信息与实物;政府主管部门的统计资料与信息;地方民间组织或社会团体保存的资料与信息;以及相关数字平台保存的信息等。应谨慎地甄别和遴选真实、客观、有效的网络资料和网络信息。

(2)实地调查

收集当地村寨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遗传资源、传统医药、传

统技术、生产与生活方式、习惯法、传统习俗、节日庆典活动、宗教与祭祀仪式、标志产品等信息和实物资料。常用的实地调查方法有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参与式调查等。

1) 关键人物访谈

关键人物指传统知识持有者、使用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如乡土专家、村干部、宗族长老(寨老、头人、龙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医生及患者、志书编写人员、文化艺人、科技人员等。

访谈可以是开放式、结构式或半结构式的。开放式访谈即提出一个范围较大的话题,由调查对象自由陈述;结构式访谈是按照既定提纲逐个提出问题,请受访者依次回答;半结构访谈指事先制定访谈提纲,再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内容、方式和顺序。在征得访谈对象事先知情同意时,可以采用录音和录像等方式记录。访谈要记录受访者的个人信息,以便回访。

2)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以书面形式提出问题而搜集资料的方法。问卷一般包括卷首语、问题和选项等。内容要通俗,简明,具体,表述准确,避免使用否定句式。

3) 参与式调查

研究人员通过现场观察,参与传统知识的表达、实践和反馈,最好能与当地人共同生产生活一段时间,从而加深对传统知识内涵的理解,更准确地把握传统知识。参与式调查可以与访谈、问卷等获取的信息相互印证,交叉检验。

(3)样本采集、记录、鉴定与保存

传统知识的样本包括凭证标本、方剂、技术体系、生产过程、习惯法、产品等,可以标本、笔录、影音等形式采集。相关生物资源应尽可能采集、制作凭证标本,详细记录当地名称、生物学特征、生境、地理信息、功能用途、使用者等信息。样本采集须征得持有传统知识的个人或地方社区的事先知情同意,必要时需与他们签订采集协议,并详细记录样本采集时间、地点、采集者等信息。

传统知识样本的鉴定需依靠植物志、动物志、民族志、医药志、地方志等工具书,以及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标本馆、传统医药馆、种质资源库(圃)等机构及其权威专家。样本(如文件、数据、信息、标本、声像等)要采取严格的管

理措施,以编目方式分类归档保存;对于不宜公开的信息(如密传医方)要采取保密措施;调查人的工作日志和受访者的通讯信息也要妥善保管。

3.3 调查步骤

(1)准备阶段

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确定调查区域和具体地点。收集有关调查地的生物志、地方志、医药志、影音资料、馆藏标本、数据库、文学作品、网络信息等,初步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编制工作方案或计划、访谈提纲、调查表格和问卷。购置记录本、标本夹、录音笔、数码相机、摄像机、急救箱及药品等工具和设备。

培训调查人员,讲解调查目的、方法与技术、科学研究伦理及野外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培训应侧重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科学研究伦理着重讲授民族习俗、宗教、禁忌、习惯法、伦理道德、知识产权等知识;野外安全培训应包括急救常识、安全意识与预防意外伤害等内容。

(2)实地调查阶段

实地调查阶段需要乡土专家、族长、寨老、村干部等的协助,必要时可聘请当地人作为翻译和向导;在他们的帮助下,优化调查范围、线路和地点。

在调查过程中,应根据事先制定的工作方案或计划,灵活调整访谈提纲,详细询问,认真填写调查表格或问卷,完整采集相关生物资源的凭证标本(例如:植物标本应尽可能地采集全草)。要充分利用影音设备记录调查过程。填写调查日志,记录野外工作的时间、地点、考察路线、行程、受访人信息、工作体会和存在问题等。

(3)数据整理

及时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和数据。相关生物资源的凭证标本应鉴定后妥善保存,编号备查。经整理和分析后的数据、信息、资料和标本应按照一定的格式编目(见第四章),录入传统知识数据库或编入研究报告,如有需要可绘制图表。

3.4 知识产权

持有传统知识的个体或地方社区是传统知识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发展者,应享有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而调查者由于对传统知识样本的采集、加工、编目等工作作出贡献,也应享有相应的权利。

四、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编目

传统知识以词条方式编目,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信息(词条编目内容条目列于附录B):

1、 标题

包括传统知识的民族名,中文名,系统编号,状态属性,用户等级等。

(1) 传统知识名称

国别/一级(省区级)/二级(县级及以上)/民族及其地方社区/类别(5 大类别)/知识名称(简化的词条名称)。例如: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昂族/传统利用药用生物资源的相关知识/芦子

(2) 传统知识编号

国别-民族-分类编码

国别:CN(中国)

民族:采用国家标准GB/T3304两位字母代码

分类编码:由传统知识分类代码(附录 A)和词条编号,以“3+3”位阿拉伯数字编码组成。

(3) 传统知识属性

分为四类:个人或家族拥有的保密知识;集体知识;公开知识;法律保护的知识。例如:法律保护的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

(4) 用户等级(数据库权限)

根据面向的对象和传统知识涉密情况,将用户等级分为四类:公众、科研管理、专利审核和后台。各类用户的授权也有差异。数据库应兼顾保密与信息共享。例如:公众类用户仅能获取最基本的信息。

2、 知识详述

包括背景信息,基本描述,传统知识特征,时空分布,相关联的其他信息等。

(1) 背景信息

词条背景信息,如生物学性状、民族生物学描述等。

(2) 基本描述

物种信息(依次):拉丁名-中文接受名-中文别名-民族名;传统知识内容的基本描述:即该传统知识的说明书(技术方案)或摘要,是编目的核心内容,要求在300 字以内高度概括传统知识的各项信息。亦可插入相关的图片信息。

(3) 传统知识特征

传统知识的鉴定特征,即:该传统知识与其他传统知识的区分特征,特别是与特定民族、特定文化、特定资源和特定地区相关的特征。

(4) 时空分布

口述时间:最早(BC/AD);最晚(BC/AD)

实证时间:最早(BC/AD);最晚(BC/AD)

空间分布:知识在该民族中的分布或使用范围

(5) 其他信息

相关联的其他传统知识、知识产权和民族等。

3、 所有者

指传统知识的持有者,包括个人、家族、社区、群体、单位、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等主体。

(1)家族或个人:包括代表人姓名、性别、地址、民族,以

及范围。

(2)社区或群体:包括社区或群体名称、代表人姓名、性

别、地址和民族。

(3)单位:包括法律授予的持有单位名称、代表人姓名、单

位地址。

(4)中央或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或地方主管部门、代表人姓

名、单位地址。

4、 获取与惠益分享情况

包括传统知识相关的国际公认证书(包括知识产权证书),获取程序,共同商定的条件(如合同、协议等),惠益分享安排,现有法律要求,其他要求(如国家政策)等。

5、保护与利用

指传统知识保护与利用现状,包括传承和研发利用现状;受威胁状况及因素分析,保护与传承措施,案例介绍与分析。

6、评价

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评估传统知识的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生态意义、濒危水平和总体情况(附录C)。

7、凭证资料

包括传统知识及相关遗传资源的标本、图片、相关数据库、影音资料、参考文献引文,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凭证资料以附件保存,便于查证。

附录A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细则

(共5 类30 项)

A.1 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1)传统选育农作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分类代码110,下同):包括传统选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类、果树类(水果)、绿肥、牧草,以及其他作物品种资源的相关知识;

(2)传统选育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120):包括传统选育鸡、鸭、鹅、猪、牛、羊、马、驴、兔、蜂及其他动物品种资源的相关知识;

(3)传统选育水生生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130/135):包括传统选育淡水生物(130)(鱼类、蟹虾类、贝类及其他物种及其品种资源)和海水生物(135)(鱼类、蟹虾类、贝类及其他物种及其品种资源)的相关知识;

(4)传统选育林木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140):包括传统选育木材、果树、资源树种(油脂、香精等用途)、绿化树种等林木及其品种资源的相关知识;

(5)传统选育观赏植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150):包括传统选育观赏植物物种及其品种资源的相关知识;

(6)传统选育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160):包括传统选育野生植物物种资源及其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7)传统选育陆生野生动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170):包括传统选育无脊椎动物(昆虫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陆生野生动物物种资源及其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8)传统选育微生物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180):包括传统选育大型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知识。

A.2 传统医药相关知识

( 1 ) 传统药用生物资源引种、驯化、栽培和保育知识(210):草本、木本、竹藤类、树脂类、菌藻类、昆虫类、脊椎动物类以及其他药用生物资源引种、驯化、栽培和保育的知识;

(2)传统医药理论知识(220):包括基础医学理论、药物理论、方剂理论、疾病与诊疗理论等;

(3)传统疗法(230):包括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熏蒸、拔罐、心理疗法及其他特色疗法;

(4)药材加工炮制技术(240):包括蒸、煮、浸、炖、炒、炙、煎、煅、炼、烧、研、挫、捣等;

(5)传统方剂(250):包括中医传统经典方剂、老字号传统配方、民族药方、民间单验方等;

(6)传统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知识(260):包括养生方法、保健方法和疾病预防知识;

(7)其他传统医药知识(270)。

A.3 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

(1)传统农业生产技术(310):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其他副业等方面的制度和技术;

(2)传统印纺工艺与技术(320):包括纺织、印染、皮革加工、刺绣、其他手工业工艺与技术;

(3)传统食品加工技术(330):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和微生物类食品和饮料的加工技术及其他;

(4)传统规划设计与建筑工艺(340):包括建筑技术、村镇规划、庭院设计及其他;

(5)其他传统技术(350):包括生产生活工具制造等其他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应用技术。

A.4 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

(1)宗教信仰与生态伦理(410):包括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

原始信仰、宗教教义、生态伦理及其他;

(2)传统节庆(420):包括节日庆典、婚丧典礼、宗教仪式

及其他;

(3)习惯法(430):包括宗族制度、社区规范、乡规民约及

其他;

(4)传统文学艺术(440):包括歌曲、舞蹈、文学、诗歌、

绘画及其他;

(5)传统饮食文化(450):包括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

(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

(6)其他传统文化(460)。

A.5 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1)食品类标志产品相关知识(510):包括粮食、油料、瓜果、蔬菜、茶叶、畜产品、禽产品、水产品、昆虫产品、野味产品、菌类及其他食品类相关的知识、技术和工艺;

(2)药品类标志产品相关知识(520):包括地方特色传统医

药产品相关的知识、技术和工艺;

(3)工艺类标志产品相关知识(530):包括工艺美术类产

品、化石类产品和动植物染织类产品等;

(4)其他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540)。

附录B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词条条目

(1)名称

(2)原产地

(3)背景信息

(4)基本描述

(5)传统知识特征

(6)持有方

(7)时空分布

(8)保护与利用现状

(9)主要威胁因素

(10)案例分析

(11)动态趋势

(12)重要性评价

(13)获取与惠益分享情况

(14)凭证资料

附录C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值评价标准

B.1 经济意义(1–5 分)

(1)无明显实际经济价值;

(2)有一定经济价值,但市场有限;

(3)有经济价值,且市场可开拓;

(4)有较大经济价值,市场也较大;

(5)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化潜力。

B.2 文化意义(1–5 分)

(1)不是必须的,也没有多少文化认同;

(2)虽然不是必须的,但已经成为重要的部分;

(3)是文化的必要部分,但是意义并不突出;

(4)是公认的民族传统知识,成为民族认同的一部分;

(5)是必须的核心部分,是民族认同的关键内容。

B.3 生态意义(1–5 分)

(1)无显著生态意义;

(2)具有一定生态意义,但可替代;

(3)拥有明显的生态意义,有独特生态作用;

(4)具备重要的生态意义,是关键性的传统知识;

(5)生态意义至关重大,不可替代。

B.4 濒危等级(1–5 分)

(1)广泛分布且普遍应用,无需特殊保护;

(2)分布和使用范围明显缩小,可能需要保护;

(3)还在使用,但有濒危迹象,必须进行保护;

(4)关键传统知识的掌握人数少于10 人,或已是濒危物种急需保护;

(5)无传承人的关键传统知识,亟待保护或已是濒危物种急需保护。

B.5 加和总评(4–20 分)

前述四项之和,以加权值衡量传统知识的重要性,便于了解传

统知识的差异。

 

分类 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知识产权与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