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边会集锦

By admin - 时间: 星期一, 十二月 19, 2016

如各类国际公约的历届缔约方大会一样,伴随着主会场的谈判和磋商,公约秘书处和主办方也会在分会场以及各个会议室和廊道举办与议题谈判和公约履行相关的边会(Side Event)。边会构成了公约缔约方大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一道风景线。边会的主要召集者和参与者是国际机构(包括联合国各部门、多边环境公约秘书处和执行机构)、非政府机构(包括公益性研究机构)、科研单位(科研单位、大学)、私营部门(包括环境友好型企业)、政府部门(如各国与履约紧密相关的部门),以及媒体,等等。边会的目的是展示近年来各个机构、单位、行业部门的履约进展,如在本行业、部门、领域内将国际公约的理念纳入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积极影响,对推动本部门工作的意义,可分享的经验与最佳实践与做法。边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分享各国在各领域的履约实践,如分享各国为履行此公约或议定书订立的战略与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可以介绍国际项目进展,如介绍国际理念地方化的具体案例(specific case studies on how international conceptions are localized)。介绍实现国际目标的地方实践、试点和示范,以及在地方试点和示范过程中,又是如何进一步发展或拓展国际理念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于2016年12月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同期背靠背召开的还有《公约》框架下的关于生物安全以及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两个议定书的缔约方会议。会议期间举办了多场主题边会,全面涉及了《公约》及其两个议定书和一个补充议定书履约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各资源领域的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的创新机制”、“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政策影响”、“里约三公约相关议题的交叉互补协同增效”、以及“《公约》议题与IPBES平台的互促协同”,等等。

本刊选取了一些具代表性的边会,介绍如下:

边会1IPBE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

2005年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及其结果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IPBES正在进行的,并预计将于2019年完成的全球生态系统评估,从学术角度上讲是MA的后继者。其成果将在未来十年或远的时间内,成为各国政府、私营部门以及民间社会决策的基础。它将为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IPBES全球评估的时间尺度始于上世纪中叶,并将延续到本世纪中叶。该评估将分析人与自然共处以及自然对人类的惠益、导致变化的直接和简介驱动因素、可能的未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不同情景,以及应对选择。该评估将探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活质量的长期效应,重点将放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需平衡的经济、社会于环境方面的协同效应以及权衡上,以及将放在实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所取得的进展上。

边会上,受邀发言的主要有Anne Larigauderie (IPBES执行秘书)、David Cooper (CBD副执行秘书)、Mark Rounsevell (欧洲&中亚区域评估共同主席)、Paul Leadley (MEP多学科专家组成员)、Hien Ngo(全球评估技术支持单位负责人)。

边会2:渔业领域的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生态系统服务在减贫中的作用

Mainstreaming Biodiversity in the Fisheries Sector: The Rol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nd of Ecosystem Servic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发言人:爱丁堡大学环境法&治理中心;WWF;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倡议

此次活动由Elisa Morgera主持,探讨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在减贫中的作用,其中重点关注了与小型捕鱼社区公平和公正分享因可持续捕鱼而带来的惠益。小组成员分享了一项跨学科的、多尺度的渔业评估与治理项目的关键成果。

Morgera指出与渔业相关的“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所带来的机遇,尤其是SDG14,即将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主流化到渔业领域。

Daniela Diz向大家介绍了设立在爱丁堡大学与SCELG“海洋惠益项目”。该项目隶属于“生态系统服务贡献于减贫”规划项目,并由其提供资金支持。该项目旨在研究可持续渔业领域的公平与公正的惠益分享情况。Diz表示,相较于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理念较少得到发展。她进一步表示,在整个惠益分享探索中,很难去确定受益方,需要兼顾到多个尺度,尤其是在跨界海洋环境当中。她还进一步强调了需要重视生态系统途径的更宽的框架以及要考虑SDGs与“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之间相关关系的重要性。

Andrew Kenny (环境、渔业和水产科学)通过视频电话与大家分享了通过生态系统途径进行渔业管理,实现SDGs的经验。认识到SDG14.4 (到2020年,取得最大持续产量)以及联合国海洋评估都是值得赞赏的目标,但是也指出当前履行这些目标的挑战。他接着提议了一个依据科学的“三步走”(Three-step approach)的生态系统管理途径,其中包含对生态系统生产区进行规划,确定海洋生态系统脆弱区域,并在所确定出的区域中开展渔业资源评估。他强调,务必要在最需要的区域实施渔业管理;保护关键的渔业生境;确定多物种模型;在数据有限情况下,实施恰当的渔业评估方法和渔业管控措施。

在讨论环节,除其他外,与会人员考虑了以下问题:如何在渔业管理中,依据科学的生态系统途径,协调科学与传统知识?跨境收集渔业资源量数据;跨境渔业资源管理中的政治挑战;在通过生态系统途径进行渔业资源管理中纳入一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问题的需要。

1

边会3: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如何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 of Biodiversity Loss

发言人: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the ASEAN Centre for Biodiversity, ACB);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

2

该边会由ACB的Clarissa Adrida协调并主持。此次会议可以说是一个关于东盟遗产公园项目(ASEAN Heritage Parks, AHP) 的进展与经验分享会。会议期间还启动了东盟生物多样性展望(第二版)(second edition of the ASEAN Biodiversity Outlook, ABO2)的工作,旨在展现本区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

Berthold Seibert (GIZ)介绍了东盟成员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进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项目来体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关于“依东盟区域社区需求,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资源管理”的小额贷款项目(Small Grants Programme, SGP);以及两个GIZ项目,分别是关于气候变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运输和能源。

ACB的执行主任Roberto V. Oliva表示,在2015年,东盟成员国领导人做出了关于在整个东南亚国家区域范围内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分享利用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惠益的决定。为了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合作方面所得到的支持的感谢,他受委托向CBD执行秘书Dias赠与了一块纪念匾。

Dias表示,东南亚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地威胁,并呼吁要加强保护行动。他表示,在强化伙伴关系方面,最好的途径是与那些具有类似历史、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国家展开合作。他对东盟国家在实现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所开展的区域合作表示赞赏。

Saroj Srisai (ASEAN秘书处)向大家介绍了ASEAN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机构框架,以及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机构框架。他介绍了2017年的重点活动,包括:将生物多样性放到优先位置,包括ASEAN “生物多样性英雄项目”,旨在对区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突出成果和倡议基于肯定;履行东盟-欧盟自然保护地管理协议。

Arida介绍了东盟-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保护地管理项目(ASEAN-EU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BCAMP)。项目旨在提高保护绩效,形成和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以及将自然保护地管理主流化到发展规划与教育当中。

Praopan Tongsom (泰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政策与规划办公室)(Offic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lanning, ONEP)介绍了于2016年2月在泰国召开的第二届东盟生物多样性会议(the second ASEAN Conference on Biodiversity)的主要成果。她强调了多个议题上的关键成果,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到国家和部门计划中、物种保护与野生生物管理。

Win Naing Thaw (缅甸环境保护与林业部,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Forestry, Myanmar)介绍了第五届东盟遗产公园大会的目的与成果,分享了提高自然保护地管制效能的解决途径、最佳做法和工具方面的经验。除其他外,他强调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民生发展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外来入侵种管理战略;保护地管理中的政策支持与国际接受的标准;跨境保护地与野生动物法的实施。

Sheila Vergara (ACB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部主任)介绍了东盟生物多样性展望(第二版, ABO2)。第一版给出了基线情况,第二版基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子,对进展进行了评估。这些驱动因子包括:气候变化、过渡开采、外来入侵种和污染。她介绍了ABO2的四个章节,分别是: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所取得的进展;生物多样性与变化的环境;加强履行的优先行动;ABO:2020及未来。

3

边会4: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供资机制:欧洲、墨西哥和中国的经验交流

Innovative Mechanisms for Financ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 Exchange of Experiences Between Europe, Mexico and China

会议召集:欧盟委员会(EC)、法国国际农业研究中心(the Centre de Coopération Internationale en Recherche Agronomique pour le Développement, CIRAD)

会议由来自法国国际农业研究中心(CIRAD)的Driss Ezzine de Blas主持。会议期间,来自墨西哥、欧盟和中国的专家就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的供资机制交流和信息和经验。在其简短发言中,欧盟委员会的Laure Ledoux表达了欧盟很有兴趣通过伙伴关系工具学习其他国家在创新供资机制方面的经验。

Lorenzo J. de Rosenzweig Pasquel (墨西哥自然保护基金, Mexican Fun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介绍了其所在的机构意在转型,从一个慈善机构转变为在墨西哥可以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投资的机构。他举例强调指出:给予那些守卫金斑蝶自然保护区(Monarch Butterfly Biosphere Reserve)的社区提供资金支持,促使非法采伐消失;对21个社区林业企业进行培训以获取商业信贷,同时也提高了森林管理与民生;以及计划中的纳入多渠道供资方,以形成可替代生计项目。

David Meyers (UNDP生物多样性供资倡议, Biodiversity Finance Initiative of the UN Development Programme-BIOFIN),以及尤其是中国的专家们,指出中国是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地,而维持这些保护地则需要40亿欧元的资金量。他介绍了最近在中国召开的关于创新供资的研讨会,指出会上共确定了107个创新的供资机制,包括生态转移支付(Ecological Fiscal Transfers,)、生态旅游 (Ecotourism)、生态系统服务补偿(PES)。其中包括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项目;生物多样性补偿 (Biodiversity Offsets);森林植被恢复费 (Fores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Fee);气候变化基金中的生物多样性,如来自REDD+中的资金;国际发展融资中的生物多样性;资本市场中,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绿色债券(Green Bond)。

4

5

6

全文链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边会集锦

分类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谈判进展, 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