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 分类
中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传统文化
主编:薛达元
副主编:杨京彪 尹 仑 艾菊红 孙发明 成功
出自非洲——获取与惠益分享之迷
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第三大目标,简单地讲,即获取和使用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的一方应当在提供者一方事先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并且在一定的共同商定条件下进行相关遗传资源及其传统知识的获取和利用,所获得的惠益需与提供方以一定形式和比例进行共享。为有效地履行《公约》第三大目标,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和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时隔四年,《议定书》即将于今年10月12日生效。本刊摘取并编译了一些实地发生在非洲的关于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案例,供读者参考。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试行)
为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贯彻实施,国家环保部组织编制了《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试行)》。 由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于2014年6月3日印发(公告 2014年 第39号)。
凸显农业中的”文化”
设想一下一个食物篮盛着撒哈拉绿洲出产的谷物、秘鲁安第斯山海拔4 000米地方或是偏远的智利群岛出产的土豆、产自中国陡峭的山坡梯田或菲律宾的大米。所有这些食物均来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这些食物系统均经历了上千年演化,所处环境严酷和偏远-处于极端气候之中-这要归功于土著人民的知识。粮农组织在全世界确认了约200个这样的系统,赞扬他们千百年做出的贡献,并支持他们以确保这种知识能够传递给后代。
论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理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王凤兰 何振中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庞杂的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以及保护什么的问题,从探讨个体非遗项目入手,深刻剖析了基于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构成的两形态三层次三要素特征。
瑞士联邦和中国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ABS的规定
来源:the third world network
翻译:张渊媛
引言:瑞士联邦与我国在近期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其中涉及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的内容,如知识产权、专利、植物新品种保护、未披露信息、地理标志等内容。这些内容也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名古屋议定书》的各个缔约方的关切。因此,我们翻译编辑了其中一些相关条款供有关人员参考。
严格的植物品种保护或将威胁食物权
Stringent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may impinge on right to food
网址:http://www.twnside.org.sg/title2/biotk/2014/btk141008.htm
作者:Kanaga Raja和《拥有种子,获取食物》报告的作者
编译:戴蓉
时间:2014年10月13日
ABS 议定书已获51个国家批准,将于10月12日生效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全球范围内唯一全面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文书,于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问题大会 (里约“地球首脑会议”) 期间开放签署,于1993年12月29 日正式生效。《公约》的三大目标分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公平公正地分享由于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
地方性知识在生态与保护的研究与监测中的趋势和前景
Trends and prospects for local knowledge in ecological and conservation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作 者:Ryan K. Brook • Stéphane M. McLachlan
翻 译:赵存花
审 校:成功
WIPO IGC 确定专利披露文本但严重分歧犹存
WIPO IGC Defines Patent Disclosure Text, but Strong Disagreements Remain
作 者:Edward Hammond (Prickly Research)
来 源:http://www.twnside.org.sg/title2/intellectual_property/info.service
翻 译:戴蓉